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金雞冠上崛起的生態旅游名城 大興安嶺推進名城建設綜述
2011-02-25 15:14:18 來源:大興安嶺日報網絡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美麗神奇的北極村。
  

           

          

          

          

          

          

          

              中國·漠河聖誕世界成為北極冬日旅游新亮點。

  初春,漫山遍野的映山紅爭相綻放,宛如彩霞落日。盛夏,綠海蒼茫,氣候宜人,是避暑度假的聖地。深秋,天高雲淡,層林盡染,好似一幅水墨山水畫。寒冬,皚皚白雪,漫天飛舞,大嶺上下分外妖嬈。這個四季皆景的地方,就是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林區——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位於祖國的最北邊陲,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資源豐富,景觀奇秀,被譽為『金雞冠上的綠寶石』。曾幾何時,大興安嶺在人們眼裡還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偏遠林區,來此旅游的人更是寥寥無幾。而如今旅游業已然成為我區經濟的支柱產業,大興安嶺也成為在國內外都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重要旅游勝地。

  數據顯示,2006年,我區接待各類旅游者僅23.64萬人次,旅游收入1.68億元。2010年,全區旅游人數22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0.1億元。成幾何數字增長的背後,是堅持不懈的努力。

  近年來,我區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高標准建設,全方位營造旅游發展氛圍,使旅游業的整體素質有了大幅度提高,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

  『神州北極村、中國龍江源』,一直是我區旅游產業的主體形象。多年來,我區始終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生態資源為依托,將打造旅游支柱產業和建設旅游經濟強區列為整體目標,著力培育一個龍頭品牌、創建兩個旅游強縣、打造三條生態景觀長廊、構建四大旅游功能區、開發五條精品旅游線路,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旅游主體形象鮮明、產品特色突出、旅游設施完備的北方生態旅游名城。

  旅游產業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區堅持實施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在政策上正確引導,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實施市場化運作,按照『發展大旅游、培育大支柱、形成大產業』的思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後投資近30億元,用於漠河機場、北極村、北極林海觀音、映山紅滑雪場等旅游基礎設施和景區建設。目前,全區已有自然、人文景觀6大類,24個基本類型,100多個實體景點,5條精品旅游線路。

  自北極村被確定為全省重點建設旅游名鎮後,我區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意見》,其核心內容是舉全區之力打好小城鎮建設攻堅戰,不斷完善城鎮建設的配套水平和服務能力,全力建成一批『風格獨特、產業聚集、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城鎮綜合體。

  按照這一思路,北極村圍繞『國際旅游村』的發展定位,加快開發找北探源、養生度假、冰雪體驗、會議科研等產品。加格達奇區圍繞『低碳之都』的發展定位,進一步完善寒溫帶植物園、萬畝種子園、映山紅滑雪場的配套設施建設。塔河縣圍繞『世界鄂倫春人的精神家園』的發展定位,深度開發鄂倫春風情旅游產品,讓游客體驗濃郁的民俗文化氛圍。阿木爾林業局圍繞『中國藍莓小鎮』的發展定位,全力打造『中國的波爾多』,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高標准的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

  在將找北探源產品提檔昇級的過程中,我區重點對北極村風景區進行了綜合改造,斥巨資建設了中國一流的木制別墅區、大興安嶺國際會議中心、黑龍江界江游覽輪渡碼頭以及中國最北的標志性景觀——『金雞之冠』,觀音山風景區也建設了大雄寶殿、僚房和蓮花湖,構築了景區的主體框架。為了深度挖掘民俗產品,在北極村建設了集歌舞表演、娛樂、餐飲、博物館於一體的原生態鄂倫春民族風情園。我區寒溫帶植物園項目的投入運行,填補了中國沒有寒溫帶綜合性植物園的空白,同時快速啟動濕地觀光產品,在圖強建設了九曲十八彎濕地公園。


  增強地域影響力,宣傳是關鍵。我區把旅游宣傳貫穿於電視、廣播、網絡、航班、列車、氣象等各個環節和細節之中,形成了旅游宣傳促銷的立體架構。地區領導每年都親自帶隊赴重要客源市場宣傳促銷,組織我區旅游企業與其合作對接。極具地域特色的活動也同樣吸引著各媒體的眼球,中國·漠河北極光節、黑龍江源頭國際冰雪汽車越野拉力賽、中國·黑龍江初冬熱身滑雪月大興安嶺開滑式暨加格達奇國際冬泳邀請賽、全國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賽、中國『四極』旅游發展論壇、中國·漠河生態文明建設高層論壇、大興安嶺國際藍莓節暨山特產品交易會等活動在我區成功舉辦,吸引了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在內的200多家強勢媒體聚焦我區,全程報道活動實況。

  這一系列做法使大興安嶺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昇,多年來,我區先後獲得『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漠河——全國旅游品牌魅力名縣』、『中國縣域旅游經濟百強』和『北極村——品牌景區百強』等美譽。

  在全力打造生態旅游精品的過程中,我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目前,全區有北極村、胭脂溝、北方民族風情園等旅游景區(點)100多個,其中獲得國家2A級以上的旅游景區10個,北極村、加格達奇北山生態植物園、大興安嶺資源館、營林局萬畝種子園、新林大烏蘇鹿苑、塔河棲霞山公園、圖強林業博物館獲得國家3A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認證,漠河『5·6』火災紀念館、加林局古裡山莊等景區獲得國家2A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認證,北極村被評為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呼中原始森林公園和北極村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呼中自然保護區、南瓮河自然保護區被評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布庫爾自然保護區、雙河自然保護區等6個自然保護區被評為省(部)級自然保護區。我區現有3S級滑雪場1處,旅行社23家,二星級以上賓館7家,二星級以上家庭旅館31家,旅游紀念工藝品廠19家。旅游行業直接從業人員1500多人,間接從業人員4000多人。

  隨著時間的變遷,大興安嶺由無人問津發展為現在的旅游勝地,改變的是知名度和美譽度,不變的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就在這莽莽的大森林裡,旅游元素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沈淀,形成了一道最美的風景!

  漠河縣全力打造生態型花園式旅游名城

  漠河縣以打造北極旅游名城為目標,以人民群眾關心滿意為出發點,高起點規劃、高標准要求、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生態型花園式旅游名鎮建設。他們聘請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等機構高標准編制了《漠河北極村旅游名鎮建設規劃》等10餘個規劃,使該縣旅游名鎮的建設不斷提昇品位。

  2010年以來,該縣的北極鄉景區工程已完成全部投資9115萬元。巷道改造、北極村民俗街改造、極光別墅、景區公路、集中供熱、綜合市場工程、洛古河綜合改造工程等8項工程進入施工關鍵期;二期局址10萬平方米安置樓主體工程和觀音山景區工程已完成投資2830萬元;西林吉完成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475萬元;松苑公園及廣場零星改造、鎮內道路、供水維修改造、供熱管網維修改造工程和水衝式廁所工程正在施工,投資達到1450萬元;投資850萬元的亮化工程、電網工程和供水擴建工程正在施工建設中;還投資292萬元,對縣學校宿捨和實驗室以及部分辦公場所進行了改造和維修;北極村及洛古河村綜合改造、北方民族風情園、龍島公路、觀音山北靈寺、北極村商服一條街、景區公路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鄂倫春民族博物館、俄羅斯東正教堂等景點已向游人開放。

  呼瑪縣主動融入興安旅游經濟圈

  時下雖是數九寒冬,可在呼瑪縣體育館工地室內建設現場,工人們卻正在日夜奮戰,進行體育館內部的裝修工作。該體育館建設面積為34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000萬元,預計2011年春節期間投入使用。這是呼瑪縣大力推進濱水生態旅游名城,加強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呼瑪縣城坐落在黑龍江畔,建設濱水生態園林旅游城市可謂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從2009年開始,該縣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巧妙利用、適度超前』的原則,秉承『保留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蘊,實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高起點規劃,相繼完成了《呼瑪縣旅游發展規劃》和《呼瑪縣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呼瑪縣濱水園林建設規劃》,從而拉開了建設沿邊濱水生態旅游園林城市的序幕。他們還啟動了中國畫山旅游度假區、桃源峰龍湖旅游度假區、白銀納民俗風情旅游區、呼瑪河口旅游度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投資2000萬元逐步完善了四大景區的部分相關配套設施。總投資2億元的金山國家森林公園項目,已到位資金2000萬元,前期建設已經展開。

  去年以來,該縣舉全縣之力,在領導組織、輿論宣傳、資金投入、科學施工、完善機制、強化管理等方面收到顯著效果,一個『城市與自然共存』、『山、水、城、林、花融為一體』的生態型、花園式、沿邊濱水園林城已開始呈現在世人面前。截至目前,該縣已接待游客近12.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4億元。


 

  呼中區強力打造北方濱水旅游名鎮

  呼中區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了城鎮總體規劃和城鎮特色風貌規劃,確定了『宜居、宜業、宜游』,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濱水生態旅游名鎮的城鎮發展目標,強力打造中國北方濱水生態旅游名鎮。

  這個區多渠道籌措資金上億元,啟動了多項惠民工程,先後對中心大街兩側的辦公樓進行維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興安歐式風情街』;委托省林業設計院為呼中鎮、呼源鎮、碧水鎮進行綠化專項規劃;投資700多萬元對秀中園、慧園和休閑廣場進行了維修、綠化,安裝了水上音樂噴泉;今年又投資767萬元在拆遷的棚戶區廢墟上新開工建設了一處佔地20公頃的清溪公園;投資300多萬元先後對鎮內30條街巷道及呼瑪河外環路硬化、配套改造近30公裡;本著『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喬、灌、草相結合』的原則,投入1500萬元對小區進行了綠化,先後在民悅小區、棚改新區、河畔公園等處栽種樟子松、山槐、稠李子、榆樹近50餘萬株,播種草坪8500平方米,真正實現了『人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人居環境。

  這個區依托環境優勢,在呼中鎮呼瑪河沿岸、慧園小河打造濱水生態旅游景觀帶;對大白山、蒼山石林等五大景區在內的呼中國家級森林公園按照3A級景區的標准進行修建和改造。截至目前,該區已接待游客7萬餘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053萬元。

  圖強局借『水』揚名助力旅游

  多年來的強力打造,使圖強林業局成為靈秀之地。這裡有秀美迷人、如詩如夢的九曲十八彎;氣勢磅礡、雄偉壯觀的龍江第一灣;久負盛名、盛產雙A級礦泉水的北極泉生態園區;如詩如畫、身臨仙境般的北極霧海……這些秀麗的景色為圖強的生態旅游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該局不負重望樹立『依托漠河,打造自己』的新理念,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認真規劃生態旅游項目,傾力打造生態旅游品牌。積極引導民間資本介入,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加快了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2010年,九曲十八彎景區已建成25米高的仿古式觀景塔騰龍閣和鐵路下交橋,並於2010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投資700萬元,修建了通往龍江第一灣的13公裡簡易路,建成了觀景塔、臺階、吊橋;借助北極水上漂流、北極霧海、雙A級的北極礦泉等獨特的旅游品牌,挖掘優勢,借『水』揚名。截至目前,已接待國內游客6.8萬餘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712萬餘元。

  在此基礎上,圖強局借助北京百環集團收購北極泉公司的機緣,積極整合本局旅游資源,結合濕地、水體、林地三大景觀區,把北極冰雪文化、旅游文化、森林文化、界江文化與中國老北京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成為集餐飲、住宿、觀光、綠色產業開發為一體的全新旅游度假村,使圖強局的旅游產業形成投入多元化、經營市場化、效益社會化的發展格局。

  塔河縣主打鄂倫春民俗游金招牌

  塔河縣依托全國最大鄂鄉的得天獨厚優勢,以鄂族風情游為主打品牌,深入挖掘鄂族文化內涵,規劃建設鄂族風情旅游景觀,大力開發民族旅游項目和產品,加速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獨有的鄂倫春民俗生態旅游區。

  高標准編制旅游規劃。根據塔河『三河纏繞,群山環抱,三族聚集,四線通衢』的地理優勢,聘請專家和專門機構高標准編制了各項旅游規劃;加快旅游景點建設。在鄂倫春風情旅游景區建設了1座297平方米木制別墅和3座鄂族特色民居『撮羅子』,推整了沙灘,修建了垂釣池、吊橋、碼頭等旅游景點,安裝了景觀太陽能燈;開庫康旅游度假景區大力開發界江旅游,修建水泥路1.5公裡,修繕了黑龍洞景點,新建『黑龍出水』、『俄羅斯少女』2座雕像和江邊別墅200平方米,開創了我區打造『黑龍文化』的先河;莫日根休閑垂釣園景區新建了木制別墅、垂釣湖、木棧道等景點,使該縣的旅游接待能力不斷提昇;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先後建成綠色產品交易大廳、旅游文化產品展廳、十八站鄉鄂族手工藝品廠、白樺藝術創作室等旅游產品展廳,為旅游產品的宣傳推介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同時,積極組織參加義烏國際旅游商品展、黑龍江省旅游商品展、哈洽會、大興安嶺旅游商品大賽、藍莓節等展會,並多次獲獎。塔河樺樹皮國畫還成為我區首例選入上海世博會的產品。


  生態旅游奏響華彩樂章

  筆欣

  2010年,是我區生態旅游產業生機盎然、充滿活力,展示出朝陽產業美好前景的一年。有數據顯示,這一年,全區旅游人數超過22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0.1億元。這正是因為我區堅持實施生態旅游發展戰略,在政策上正確引導,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實施市場化運作,使旅游產業結出了豐碩成果,並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近年來,我區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高標准建設,全方位營造旅游發展氛圍,使旅游業的整體素質有了大幅度提昇,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我區始終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生態資源為依托,將打造旅游支柱產業和建設旅游經濟強區為整體目標,著力培育一個龍頭品牌、創建兩個旅游強縣、打造三條生態景觀長廊、構建四大旅游功能區、開發五條精品旅游線路,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旅游主體形象鮮明、產品特色突出、旅游設施完備的北方生態旅游名城。目前,全區已有自然、人文景觀6大類,24個基本類型,100多個實體景點,5條精品旅游線路。

  我區生態旅游資源富集,神州北極、神奇天象、神秘源頭等已成為壟斷性旅游資源,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濕地等資源獨具特色,隨著近年來旅游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在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昇。我們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神州北極、雪域林海、濕地界江和北疆風情為特色,以『神州北極村、中國龍江源』為主打品牌,以神州北極旅游度假區為龍頭,以旅游城鎮建設為依托,重點開發全景畫屏——生態旅游產品、極致清爽——避暑度假旅游產品、秘境北疆——風情體驗旅游產品,努力構建『一軸兩核三區』的空間布局,全力塑造浪漫春季、清涼夏季、多彩秋季、夢幻冬季的四季旅游形象。加快建設北極村、漠河、呼中、加區、南瓮河、塔河、呼瑪、興安、阿木爾等一批旅游名鎮和旅游景區,不斷加快旅游業的產業化、市場化步伐,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養生度假休閑旅游目的地。

  對於我區來說,生態旅游就是我們的絕對優勢。我們要彰顯生態環保特色,形成城鎮建設與生態保護相互依存、自然和諧的良好互動關系,集中打造一批『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城交融』的森林城市,使生態成為大興安嶺城市建設的最大亮點、最好名片。讓我們全區在旅游名城上建設一齊給力,共同做大做強這個前景誘人的朝陽產業,使興安旅游名揚四面八方。

  松嶺區扮靚生態型花園式城鎮

  松嶺區委、區政府科學規劃,標本兼治,對城區進行綜合治理,多措並舉扮靚生態型花園式城鎮。

  這個區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准要求、高質量推進』的工作原則,進一步完善規劃編制體系。區(局)聘請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對松嶺小城鎮建設進行了近期、中期、長期3年城鎮建設規劃。按照規劃,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投入資金100萬元,在時代廣場安裝77平方米全彩LED顯示屏一塊;投入資金1200萬元,對區址18條主要街道、內外環線公路及小區路面進行硬化,完成臨街樓體立面改造5萬平方米,架設路燈317盞,切實提昇了城鎮品位。堅持『高位協調、高位組織、高位督辦』的工作要求,重點整治城鎮環境衛生。打響了以美化、綠化、靚化為主要內容的集中整治戰役,全面清理各鎮場主次乾道、巷道、排水溝內的垃圾、雜草1300噸,規范房前屋後堆放的物品,清除櫥窗、燈柱及牆上的小廣告130餘處,拆除佔道棚亭,處理無植被覆蓋『超高土』300餘方,並持續開展了市場攤區治理工作。他們充分利用局址水資源豐富的自然優勢,大做水文章,做活水文化,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人居環境。打造了具有特色的生態功能小區公園,並在文明路與文靜街交匯處建設一處佔地面積6.3萬平方米的城鎮森林公園。

  古蓮河礦山游成『新寵』

  古蓮河礦區內,露天生產作業文明壯觀,整潔有序。煤炭生產區外,綠樹成蔭,湖光山色,有人蕩舟月牙湖上,有人湖邊休閑垂釣,有人在別墅內與親友聚會……這就是古蓮河煤礦開發礦山旅游的成果。

  古蓮河煤礦在月牙湖——我國罕見的第四紀冰川熱溶湖上大做文章,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分兩期對月牙湖周邊進行了綜合治理,共治理礦區面積83萬平方米,栽樹、鋪步道磚、修引水渠,修建了蓄水池、沈淀池、矸石路、水泥路、景觀路、休閑廣場等基礎設施。並針對『要突出冰川主題,把月牙湖景區打造成中國北極冰川地質文化公園,做成國內壟斷性的冰川文化景區』的大膽設想,計劃用復墾綠化後的采空區建全九洞高爾夫球場及練習場,用剝離後的廢棄土建礦山滑雪場,在月牙湖邊建地下冰雕博物館,即使炎熱的夏季來到礦區,依然能找到『北』,感受到『冷』。目前,正在著手做好審批規劃等前期工作。

  該礦還把露天開采納入旅游觀光經濟范疇,在生產中做到規范、清潔,讓外地來的游客目睹最北露天礦的生產作業景觀。他們還不斷豐富礦山文化底蘊。挖掘最早在霍拉盆地游獵的少數民族文化,依托美麗神奇的冰湖、煤礦的發展者沃柳山、九龍神樹、博拉普河等傳奇傳說,創作優秀的文學作品,使礦山地質公園更具神秘色彩,為發展旅游經濟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大事回放

  漠河縣:2010年12月20日,漠河縣中國·漠河聖誕世界在北極村落成並舉辦開園儀式。

  塔河縣:2010年,全縣已建成旅游景區12處,新建和在建景區景點47處;塔河賓館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三星級旅游賓館;完成了《鄂倫春風情小鎮修建性詳細規劃》。

  呼瑪縣:與大興安嶺麒興蓉達民族山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麒興蓉達民族特色產業開發項目,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

  新林區:已完成新林、塔源鎮、翠崗三鎮的小城鎮建設規劃;對新林鎮中心區內的6條街道的臨街住戶進行集中拆遷;沿加漠公路深化食用菌養殖及藍莓種植基地建設,形成了生態產業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松嶺:對松嶺小城鎮建設進行了近期、中期、長期3年城鎮建設規劃。

  韓局: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功能日益健全的生態型花園式『北歐風情小鎮』。

  古蓮河:積極打造礦山生態特色旅游經濟,預計投資1億元,開發和保護月牙湖,在湖邊建設一座地下冰雕博物館,打造全區獨一無二的礦山地質文化公園。

  新林區加快培育旅游支柱產業

  新林區以加漠公路為旅游發展軸線,以『伊勒呼裡山之巔、興安梅花鹿之鄉』為主體形象,突出打造生態游、工業游、特色餐飲游,主動融入大興安嶺旅游經濟圈,加快了旅游支柱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開發精品旅游線路,提昇旅游業水平。按照建設景觀式食用菌標准化基地的指導思想,以依山傍水、綠樹環繞的立地條件為基礎,對加漠公路、林碧公路沿線的7個鎮場所轄的總面積3100畝的19塊食用菌養殖基地進行昇級改造,構建了以塔源南園香菇基地、新林鎮『樟子松』食用菌養殖基地、大烏蘇鎮的地區農林科學院食用菌科學實驗基地以及翠崗鎮的1、2號標准化黑木耳養殖基地等為代表的『生態產業游』線路;利用雲嶺、中興兩家的大型采礦場和選礦廠為參觀點,充分展現綠色礦山的宏偉氣魄和獨特魅力,打造塔源礦山游;依托盛興人造板廠、興盛木業公司,以展現現代木材加工工藝為旅游看點,打造工業園區游。

  重點打造『生態型、花園式』旅游小鎮——新林鎮。建設『一條濱河景觀帶』,深化『兩個特色景區』建設,進一步挖掘了原始生態景觀。加快推進以特色餐飲、旅游購物、物流業為重點的旅游服務業的發展。完成了旅游服務業發展規劃。2010年,對新林鎮向陽、朝陽、創業、紅旗1、立新2、新城6條臨街住戶進行了集中拆遷,今年將集中建設餐飲娛樂、旅游購物一條街和物流中心。

  加區低碳旅游持續昇溫

  加區以打造養生旅游度假區為目標,緊緊抓住加格達奇機場即將通航、旅游市場急劇昇溫、低碳旅游熱點北移等有利契機,以景區提檔昇級為重點,以做好民航客源市場預熱為抓手,大手筆進行旅游推介,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2010年,加區旅游接待預計人數55萬人次,旅游收入預計實現4.89億元,同比增長57%和68%,分別是『十一五』末期的2.8番和3.2番。

  這個區堅持把加區打造成『中國北方森林生態旅游名城』的科學定位,把旅游業的發展和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推動低碳旅游業的快發展。相繼實施了加格達奇民用機場、景觀大道擴建、重點街路改造等14項重點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對臨街建築進行了立面改造和燈飾美化,全面提昇了城市品位。按照精品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他們大力整合旅游資源,優化配置產業要素,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目前,共有映山紅滑雪場、北山森林公園等精品旅游景區13個,其中獲得國家雙A級以上的旅游景區6個,旅行社7家。以森林、冰雪、民俗為主題,重點推出了以找北朝聖尋源、激情冰雪體驗、森林避暑度假、鄂族民俗風情、神奇濕地觀光等多日游的旅游精品線路,使得加格達奇區的旅游形象日益鮮明,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大幅提昇,連獲權威媒體授予的『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三大低碳旅游景區』、『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等殊榮。


  韓局傾力打造『北歐風情小鎮』

  韓家園林業局以精心打造『魅力家園,休閑勝地』為品牌,堅持大手筆投入、高起點規劃、高品位設計、高標准建設,傾力打造功能日益健全的現代化『北歐風情小鎮』。

  這個局把旅游產業開發與城鎮建設相結合,堅持以局址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的原則,編制了《韓家園林業局『十二五』旅游產業規劃》和《韓家園林業局小城鎮建設中長期規劃》,專門聘請北京龍安華誠規劃設計公司按照以『一環、兩軸、一核、多中心』為總體規劃結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歐式建築風格進行規劃設計,加快改善生態環境,使綠地系統成為功能完備、景觀完好的綠色生態系統。同時,通過建設歐洲風情一條街、歐式別墅賓館、開設歐式酒吧、休閑餐廳等形式,努力打造成『宜商、宜居、宜游』的北歐風情小鎮。

  這個局把金水湖景區和金文化主題公園作為打造重點。金水湖景區以『真山、真水、真森林』為主題,突出『森林公園』特征,修建石板路、擬建設木制別墅、餐飲服務區、文化娛樂區、垂釣區、日光浴區、游泳區、農業觀光區、咖啡廳,栽種沙棘深秋紅等景觀樹木,使金水湖景區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金文化主題公園結合歷史遺跡和人工雕琢,在每一處采金點設立一塊不同字體或不同歷史時期書法家的『金』字書法石刻,設立二層觀光亭、鋪設園內道路等景觀設施,真正把濃郁的『采金文化』變成一個重要旅游文化品牌。

  加林局以綠化帶動景觀建設

  去年以來,加林局大力度投入,全方位開展周邊綠化造林,強力推動景觀景點建設。

  為徹底改善加區周邊的裸露山體和裸露地帶現狀,提高城市綠化品位,促進生態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該局調集精兵強將,對加區東山塢附近、地委黨校西山腳下、阿加公路兩公裡北側裸露山體、加格達奇飛機場兩側退耕、甘河南西山打石場裸露山體和五一南山坡地塊進行了綠化。

  該局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以營林、資源、森調、驗收、病防、森保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分解任務。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嚴把起苗、整地、運輸和植苗四個關鍵環節,以確保高質量按時完成全面工作任務。他們千方百計引進市場機制,采取出售林地冠名權、栽種紀念樹、對外承包荒地造林等形式吸引社會投資,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群眾參與造林綠化,大力弘揚植綠、護綠、愛綠的良好社會風尚,擴大植樹造林工作影響力。進而提高了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提昇了該局景觀景點綠化的品位,推進了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建設。

  數說

  漠河:2010年,共接待游客651750人次,實現收入5409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1.19%和51.12%。

  加區:大力實施森林城市建設工程,城區新增綠化面積48.65萬平方米。目前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到28.14平方米,是森林城市建設標准的3.1倍。

  塔河縣:去年接待游客18.3萬人,旅游收入實現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75%和46.31%。

  新林區:去年累計栽植成熟林木5700餘株,打造了9條景觀大道,建設7處園林景區、景點。

  松嶺區:大搞公園景觀綠化,去年栽植苗木總量達40萬株;對加漠公路兩側的220戶人家院落四周栽植了果樹和綠籬,栽植楊柳、雲杉、丁香等綠化樹種26000餘棵。

  韓局:2010年城鎮綠化投資1300萬元,新增綠化面積達27.15萬平方米,進一步提昇了城鎮綠化美化品位和檔次。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