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春節過後,子女們各自回到自己家並重返工作崗位,老人又開始『空巢』。2月20日,哈爾濱市民王老先生一時間難以適應節後的空寂狀態,精神一度崩潰,竟爬上窗臺欲輕生,幸虧被小保姆及時發現救下。在醫院,老人被診斷為中度抑郁。近日,記者從哈市第一專科醫院獲悉,春節後該院心理科接診的400餘老年患者中,一半以上是難以適應節後子女離家寂寞突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煩躁易怒等心理問題。其中,31人因癥狀較重住進醫院。
事例:兒孫離去 老人精神崩潰欲輕生
春節前,家住哈市南崗區、71歲的王老先生心情特別好,因為遠在加拿大工作的兒子一家四口將回國陪他過年。
王老先生老伴早逝,平時只有保姆照顧飲食起居,加之其性格較內向,不經常和人交流,平時生活得很寂寞。這個春節,他和一年沒見的兒子、兒媳和正在上初中的兩個孫子買年貨、包餃子、嘮家常……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心裡甭提多高興了。可是過完正月十五,兒子就回加拿大了,王老先生的心裡一下空虛下來,每天都心情沮喪、食欲不振、睡不好覺。2月20日這天下午,老人竟推開自家陽臺窗戶,步履蹣跚地邁上窗臺想跳樓,幸虧被剛巧經過的保姆及時發現救下。王老先生當時淚流滿面,口中還一直念叨著兒子的名字。保姆立即給王老先生的兒子打電話。兒子焦急萬分,馬上叫幾個親戚將王老先生送去醫院。
經過檢查,醫生發現王老先生的身體並無大礙,只是情緒低落,類似精神崩潰。此後,老人又被送到哈市第一專科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調查:節後400餘老人難耐寂寞患『心病』
『老年人由於體質較弱,生理調節和心理調節功能較差,要適應節後空巢勢必得有一個緩慢的過程。』哈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科主任郝鳳雲表示。據介紹,春節後前來就診的空巢老人明顯增多。該院心理科已接診老年患者4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難以適應節後子女離去寂寞突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煩躁易怒等心理問題。其中,絕大部分為空巢老人,已有31人因情況嚴重收治入院。
據統計,這400多位患者中80%年齡段在60歲以上。郝鳳雲表示,春節期間子女們都回到老人身邊團聚,給這部分空巢老人心理帶來了極大的滿足和幸福,而春節後子女們有些去外地上班了,有些即使在本地也不住在一起,無法經常陪伴老人,使這部分老人心理產生巨大的落差,出現失落感。
『有些老人不會自己調節,就會引發一些嚴重問題,比如影響睡眠、食欲不振、身體不適,甚至出現焦慮、抑郁、脾氣暴躁等心理問題。』郝鳳雲說。
把脈:子女多問候 老人也要學會找樂
記者在該院了解到,這些住院的空巢老人中,子女大概每月或半年纔看望老人一次,平時也很少打電話。這些老人中最嚴重的癥狀為中重度抑郁,需要大量服用藥物。
『對老人而言,兒孫的一句問候關懷,永遠是撫慰他們心理的良方。』郝鳳雲建議,子女應盡可能多回家陪父母,即使工作忙、身居外地,也要爭取每天給父母打個電話,與他們聊聊天,既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也能及時掌握他們的心理及身體變化。
『近年來,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越發嚴重。』郝鳳雲認為,治療空巢老人的『心病』,除了子女應經常看望或者問候外,老年人自身也應有所改變。『老年人應該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社會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學會轉移注意力,走出孤獨、失落的心理陰影。老年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培養新的興趣愛好,每天即使只按計劃做一兩件小事,也會使一天的生活變得充實;有條件的老年人可以上老年大學、力所能及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這些都是良好的心理支持。』郝鳳雲說。 『此外,社會也應給老年人更多關愛,比如坐公交車時主動扶老人一把、為老人讓座,讓老人看病優先掛號等。這些看似小事,但對老人心理卻是一種撫慰。』郝鳳雲建議,社區也應經常組織老年人開展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