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哈爾濱曾是一座園林城,用於城區綠化的大樹一直都是市民的好鄰居。』隨著經濟的發展,建成區越來越擁擠,大樹在主城區難以站穩腳跟,被一批批地移到了城市邊緣。如今,氣溫回昇,哈市新一輪的城市建設即將開始,為此,園林專家聶紹荃疾呼,『把大樹留在主城區,我們不能失去這些好鄰居。』
昔日 綠樹環抱——
機關廠區學校都有大片樹木
『現在的市區給人的印象就是高樓林立,一些外地游客剛到哈市時非常納悶,他們不解哈爾濱的樹為什麼這麼少。』據園林專家聶紹荃介紹,按照國家園林城的標准,哈爾濱的建成區人均綠化面積應達6平方米,綠地率不低於30%。目前來看,樂觀估計也不會超過10%。
『哈爾濱曾經是一座典型的園林城市。從建市開始,這座具有歐式風格的城市就很注意綠化。當年的哈爾濱,不乏公共園林景觀、公園,機關單位、企業廠區、學校、科研所都擁有大片的樹木。當時的哈爾濱可以說是綠樹環抱。』聶紹荃對記者說,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老城區進行大規模改造,那時因為進行以解決棚戶區住房為主的城建改造,因此沒能保證30%的綠化率,同時,原有林地也逐漸被蠶食。
『隨後,哈爾濱又開始了老城區工廠退城進郊。截至目前,老城區內已有2700多家工廠和企業遷出,但置換出的空地卻沒有一塊作為建設公園和綠地的公益用地,而是成了商品房用地。這兩次機會錯失掉,哈爾濱的建成區就很難再找到大塊的樹木移植用地了。』聶紹荃說。
現狀 迫在眉睫——
市區內已沒地兒種樹
既然市區需要綠色,那麼大樹移植為什麼不能保留在主城區呢?據相關專家介紹,市區內實際上已被各種基礎設施和建築物所佔據。哈市老城區的街路綠化,除了補植外,已經陷入了無處可種的境地。『去年,哈市計劃種樹100萬株。實際上,多數樹木都種在了新建區或是郊區,道裡區、道外區、南崗區、香坊區四大主城區街路的新植樹木量僅為總量的1.4021%。』
調查 心痛不已——
市中心三處樹木被移至郊外
去年,哈市進行了大規模的市政工程建設,其中包括文昌橋的改造工程。
6日,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發現,橋變寬了,車行更順暢了,然而,原來在李范五花園轉盤、長江路轉盤以及原文昌橋兩側的綠化帶都不見了蹤影。這三處樹木可以說是市中心保留較為長久的幾處樹木之一,它們被移植到哪了呢?據了解,去年因路改工程而被移植的大樹,基本上都被移植到了百家姓生態園林公園內。
百家姓生態園林公園位於南崗區紅旗鄉,屬於城市的邊緣區,這些大樹由主城區被移至郊區,對於市民來說,我們又少了一批好鄰居,讓人心痛不已。
作用 不容忽視——
一個人需要25棵樹
『可不能小瞧了大樹在城區裡的作用,要達到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一個人需要25棵大樹。』聶紹荃說。
據聶紹荃介紹,平均25棵樹能夠淨化1個人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1畝林地可以淨化1輛2.0排量的轎車1年的排放量。因此,主城區的樹木數量對於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哈爾濱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建成區,約為203平方公裡,把樹種在建成區可以使其生態功能最大化。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把大量的樹木移出建成區,為市政工程騰地方,這樣做無疑是將大樹的生態功能縮小,主城區的生態平衡因此遭到破壞。』聶紹荃說。
建議 簡潔實際——
『市區裡的樹本來就不多,現在因為城建或是商品房開發,大樹不斷被遷出,這將導致哈爾濱的人樹比例越來越低。因此,我建議相關部門,關注這個問題。從今年開始,盡量在建成區或是離建成區較近的位置,為移出的大樹找個家,將我們的好鄰居留在主城區。』聶紹荃說。
哈爾濱的建成區不斷擴大,由156平方公裡擴大到203平方公裡,將來可能會擴大到300平方公裡。『這對哈爾濱來說又是一次綠化的良機,應在新的建成區預留出綠化用地。』聶紹荃說,城市中心區在擴建基礎設施的同時,也要開闢出綠化用地,這是對於改善城市生態的一種投入,『不要心疼這點空間,它帶來的收益將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