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教育事業關系國計民生。本次全國政協會議上,教育作為民生的主要問題頻頻出現在政協委員的討論和提案中。駐我省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趙雨森就基礎教育改革闡明自己的觀點:基礎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幫助學生打好興趣、習慣、方法、意識、觀念、人格、素養、能力等方面的基礎,切忌把孩子培養成『機器人』。
『基礎教育要想真正做好,就應該真正理解「基礎」涵義。』趙雨森解釋說,真正意義上的『基礎』,除了『國富民強的基礎、民族未來的基礎、社會繁榮的基礎、科技發展的基礎、人生幸福的基礎等』之外,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師、校長、業務指導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更應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打好興趣、習慣、方法、意識、觀念、人格、素養、能力等方面的基礎。
趙雨森為基礎教育改革提出三方面建議,首先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合理的師資培養機制,完善教師繼續教育管理制度,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各級教育業務部門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培訓,開發教師潛能,使不同層次的教師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並注重提高教師的專業實力。建立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學實際問題為研究目標的教研模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發展。
其次,應探索發展模式。積極引導學校對傳統教育活動、強勢教育項目進行挖掘,運用現代教育理念,精心策劃學校的特色,使傳統優勢項目發展為辦學特色。逐步創建和完善基礎教育發展多樣化的辦學特色,打造具有特色教育亮點和品牌的學校。鼓勵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多渠道尋求學校特色發展。
第三,科學合理開設基礎科目。一是小學數學降低起點。建議組織有關專家,重新編寫數學教材,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二是小學低年級開設創造活動課。在小學連續開設三年創造活動課,此後開設創造發明技法,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意向、能力和個性。三是試辦一批『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避免現行小學、初中分段造成的諸多弊端,真正把義務教育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教學內容、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