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朱清文代表:給力『三農』辦好中國人吃飯這件大事
2011-03-09 10:42:16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朱清文代表在大會上發言。邱成 攝

  東北網北京3月9日訊(記者 曹曦)『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擬安排9884.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4.8億元。繼續增加對農民的生產補貼,新增補貼重點向主產區、重點品種、專業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傾斜。』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對『三農』支持的陳述,讓全國人大代表、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從心底裡感到高興。

  作為來自農業地區的代表,這次會議上無疑會把更多的關注點投放到『三農』問題上。『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對城鎮化發展的要求越來越明確,對基層的政策支持機制越來越健全完善。』朱清文代表說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國家對『三農』的支持很給力。朱清文代表說,全面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安排獎補資金160億元,增長55.8%,黑龍江省作為國家確定的27個獎補試點省份之一,必將更多受益;全面清理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繼續實施其他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對於綏化這樣的鄉村兩級債務都比較繁重的地方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

  投入決定收入,回報需要付出。朱清文說,農業既是安天下的基礎保障產業,又是受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雙重制約的產業,市場效益影響農民積極性,進而影響糧食生產,旱澇等自然災害更直接影響糧食生產,現在看,黑龍江農業最根本的是增強抗災能力,實現高產穩產、增效增收,最重要的是建設設施農業。朱清文舉了這樣的例子:肇東市的五裡明鎮通過水利灌溉設施建設和大農機建設,組建了農業合作組織,創建了5萬畝噸糧高產園區,項目區平均單產1000公斤,核心區達到1126公斤,創全省玉米單產最高紀錄、全國大面積高產攻關單產紀錄,糧食產量比農業開發立項前增加1250萬公斤,相當於新增耕地面積1.7萬畝。朱清文算起了細賬,他說,通過玉米噸糧田模式,帶動了農民增收,除了350元保底收入外,入社農民還可以得到淨收入的60%作為分紅收入,另外還使80%的農民從土地中轉移出來創業增收,去年五裡明入社農民1780戶,人均收入9020元,高出未入社農民1000元。事實證明,設施農業建設不僅可以穩定提昇糧食產能,還能夠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吸引農民建立農業合作組織,實現規模經營,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

    作為糧食主產區,綏化2010年糧食產量269億斤,佔全省四分之一強,佔全國四十分之一,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朱清文代表提出建議,國家在實施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政策傾斜力度,在中低產田改造和高產園區創建上優先給予更多支持。建議加大對農村重點城鎮和重點中心村的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增強其承載功能。

    『解決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辦好這件大事。』朱清文代表說,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語鏗鏘有力,此處會場響起的掌聲猶在耳畔。在這個萬物復蘇、開始播種的春天裡,這位來自農業主產區的代表更是信心堅定,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