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上的『霽虹橋』三字是當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所題。援引自杜牧的《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句中霽虹二字。其意霽虹者,謂雨止雲散,長橋如虹是也。

橋柱頂部的獅面浮雕。2004年,經有關部門監測,霽虹橋被確定為危橋。很多市民對這個城市『活化石』非常留戀。

霽虹橋上歐式欄杆和雕飾,中間的飛輪為中東鐵路路徽。
東北網3月9日訊 據媒體報道,今年哈爾濱鐵路將有11個鐵路建設項目動工,哈站霽虹橋改造就列入其中。很多市民為了紀念這座老橋,紛紛在橋前拍照留影。
在哈爾濱人眼裡,霽虹橋不僅是連接哈爾濱道裡、南崗兩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一個節點,也連接著哈爾濱的歷史與現實,連接著哈爾濱人對於城市的記憶與情感。
橫亙時空的老橋霽虹橋,在哈爾濱市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座橋,更是一座城市的標志,一段難以抹去的記憶。

冰城市民懷舊 追憶老橋往事
8日上午,哈爾濱霽虹橋附近,幾名步履蹣跚的老人正在橋頭散步,有的俯身端詳遒勁的鐵藝飛輪,有的低頭撫摸碧綠的橋欄杆,有的掏出相機在橋上合影留念。
69歲的徐榮對老橋頗有情感。老人說,霽虹橋是哈爾濱人民苦難和黑暗生活的見證,它記錄了崢嶸歲月中人民的反抗和斗爭。現在要改造了,心裡真有點捨不得。
71歲的張秀琴就住在不遠處的田地街,多年來她一直到霽虹橋來鍛煉,吃完早飯便從家裡步行出發,在橋上、橋下以及周邊地區一轉就是幾公裡,累了就用隨身攜帶的『小馬紮』歇腳,與幾名晨練的老友紮堆到一起閑聊。
60歲的莊秀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對霽虹橋的美好回憶。小時候她家住在經緯街一帶,媽媽在紅軍街上班。那時她經常步行去找媽媽,霽虹橋是必經之路。『每次走到橋上,我都要一個一個欄杆數著走過去,還經常把腦袋伸到欄杆裡看下面的火車。每當火車經過的時候,冒出的白煙把整個大橋籠罩住,自己就好像在雲裡一般,那感覺現在還記得特別清楚,耳畔經常回想起轟鳴的火車聲。』
有一名老人,從橋上跑到橋下,選擇各個角度,與大橋合影留念,他的名字叫李濱。李濱中學就讀於霽虹橋邊的哈爾濱市112中學,上學時每天從霽虹橋上走過。現在退休了,每天也都要到橋上轉轉。說起霽虹橋要改造,李濱有些不捨。『這座橋留在幾代人的記憶深處,這些記憶片段是無法抹去的。』
除了上了年紀的老人,一些年輕人也來合影留念。人群中28歲的小許是比較活躍的一個,站在橋欄杆旁擺出各種姿勢,讓同伴幫她拍下來。小許告訴記者,她幾乎每天都要路過這裡,也許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平時大家都忽略了這座老橋的存在。最近聽說霽虹橋即將改造了,她纔意識到還有一座比爺爺奶奶年紀都大的橋矗立在身邊,因此想來拍一組照片留作紀念。
多年拆改之爭 重建方案擱淺
霽虹橋作為哈爾濱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受建設年代久遠、交通流量大等因素影響,橋身逐漸出現多處破損。為此,2004年,經有關部門監測霽虹橋被確定為危橋。交通部門限制了12噸以上的車輛在該橋通行。
2007年初,有關部門認為霽虹橋修復存在很大難度,正式提出重建霽虹橋,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很多人希望留住幾乎與哈爾濱同齡的霽虹橋,紛紛向主管部門獻計獻策。由此引發了一場霽虹橋拆改之爭。
2009年,相關部門確定霽虹橋已不再具備維修的價值,必須拆除重建,為了保持原貌,將等比例放大霽虹橋,包括橋頭堡、橋下的獅子頭也都等比例放大,可以繼續使用的橋欄杆將在新橋的建設上繼續使用。這樣既解決了問題也最大限度保護了霽虹橋原貌。但很多市民對這個城市『活化石』非常留戀,擔心不論怎麼改造,都難以恢復原汁原味的霽虹橋了,對方案表示反對。因此,重建霽虹橋在一片質疑聲中擱淺。
85年的亮麗景觀
霽虹橋建成於1926年11月,由俄羅斯著名建築師斯維利道夫和橋梁設計師符·阿巴力設計。整個橋呈弓形,猶如長蛇之勢,是典型的歐式橋梁建築。橋長51米、寬27.6米、車行道寬21.4米、兩側人行道寬各3.1米。橋的兩側有斜對稱的塔式建築,塔座為長方形,四周各有24個花環狀裝飾的浮雕,秀麗挺拔的花盞燈座,鏤空嵌花的鐵欄杆,更有鑲嵌著『飛輪』標志的中東鐵路路徽,讓橋多了一層歷史感,也豐富了橋梁建築的藝術性。整個霽虹橋沒有一個鉚釘,沒有一個螺栓,建築風格獨特。這座橋在哈爾濱建築群體中給人以獨特的美感,是一道亮麗的景觀。
霽虹橋的位置正好是道裡區、南崗區及道外區的分界點,是濱洲、濱綏鐵路跨線橋,承擔起橋下通火車、橋上行車行人的功能,是哈爾濱市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地帶。
橋身有四座方尖碑和鑲嵌飛輪的鐵藝欄杆,橋柱上有獅面浮雕,方尖碑上的『霽虹橋』三字是當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所題,取《阿房宮賦》中『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中『霽虹』二字。其意霽虹者,謂雨止雲散,長橋如虹是也。
橋下三個橋拱由依次排列的兩組26根橋柱托舉,最外端的橋柱頂部分別有一個威嚴的獅面浮雕。如乘坐火車從哈站啟程前往北部線、西部線時,都能隔著車窗觀賞到這些精美的浮雕。1986年,霽虹橋被定為一類保護建築。2008年被定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經過85年的風雨剝蝕,如今的霽虹橋已經現出龍鍾老態。記者看到,霽虹橋橋身東側已有10個橋梁出現破損。大部分橋墩靠近地面半尺左右都有破損。由於橋面向西移位,橋梁已死死地頂住橋臺,使橋臺外移,橋臺出現沈降,就連橋臺上方的橋頭堡也已向外傾斜。相關部門為防止發生意外,不得不安排專人對霽虹橋進行全天候『監護』。(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