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解決農民工子女進城入學難的問題;教育的投入要向農村、偏遠地區、偏遠山區以及民族地區傾斜;要建設高水平的大學……』駐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劉永坦認為,在注重實現教育公平的同時,還要重視人纔培養,而人纔的培養重在創新。
『現在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重,究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夠。』作為一名兩院院士,劉永坦根據自己多年教學、生活經歷對記者說,現在的情況是,不是上大學困難,而是上好大學困難。『現在的中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唯老師是從,唯題目是從,唯考試是從。這樣的人纔培養過程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他舉例說,『我曾問過某高校一年級的學生們,為什麼上了大學不學習了。他們回答:我們都作了10多年的題了,現在該松口氣了。這個現象說明了一個問題,孩子上大學,不是出於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科學的愛好,而是被家長拿鞭子逼迫出來的。』
劉永坦認為,現行教育體制下培養的學生大多習慣性思維非常強。很多學生不斷攻讀學位不是出於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而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我的博士生中有人讀到一半就不讀了,因為他找到了一個好工作,月薪很高,他自然沒有心思繼續搞科研。』令劉永坦擔懮的是,科學研究後繼人纔缺失,更無從談起創新人纔的培養了。
『近年來,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發表的論文最多,但引用率卻極低。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自己的創新成果。』劉永坦認為,現在的教育不利於基礎研究,也不利於原創性科技創新人纔的培養。為此,他建議,創新人纔培養模式,應改進整個課程設置。課程標准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應在實際課程教學目標中明確;進一步改進考試制度、評價體系等;對於創新型人纔的培養,應重視對人格、性格和品格等方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