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兩年,一些汽車經銷商利用消費者對於某些緊俏型轎車急於提車的心理,肆意加價售車,而且有逐漸公開化、外表合理化的趨勢。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前夕,今日,哈爾濱、北京、天津、上海、重慶、香港、澳門、大連、廈門、青島、深圳、沈陽、長春、南京、杭州、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西安、昆明等21個城市的消協(消委會、消保委)及中國消費者報社,共22家城市消費維權聯盟成員單位聯合發布,一致認為加價售車或變相加價售車是供求決定價格論掩蓋下的違法行為。
22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指出,近兩年加價售車行為呈現公開化、外表合理化趨勢,尤其是去年上半年車市的意外火爆,更成為經銷商肆意收取巨額加價提車費的千載良機。一些經銷商利用消費者對於一些緊俏型轎車急於提車的心理,在廠家指導價外,要求消費者額外支付一筆費用,少則三五千,多則三五萬,且不給任何收費憑據;有的采取變相加價的方式,收取異地提車費,或強制加裝數萬元的裝飾,但實際價值不過數千元;還有汽車廠商有意讓市場保持『供不應求』的適度飢餓感,旗下車型加價持續六年之久……汽車廠商推說加價行為是經銷商的銷售行為,廠家無權過問,而經銷商則稱價格的浮動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
22家城市消費維權聯盟成員單位在聯合發布的維權觀點中一致認為,加價售車或變相加價售車是供求決定價格論掩蓋下的一種違法行為,不但違反了國務院價格監管法規,而且侵犯了正常排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收取加價款實際上是收取商業賄賂,強制搭售汽車裝飾則涉嫌不正當競爭。22家成員單位呼吁,消費者應提高維權意識,堅決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遇到問題及時到消協投訴;相關部門也應盡早出臺相關解決措施,同時應加強監管,嚴厲處罰這一違法違規行為,遏制加價售車現象蔓延。
提車加急費『五宗罪』
●加價款是急於提到緊俏車型的消費者,為超越排在前面的購車者額外支付的一筆『加急補償費』或稱『加塞兒費』,導致正常排隊人等候時間延長,所以加價款應作為對正常排隊不能及時提車的消費者的補償,其權益屬於正常排隊的消費者。經銷商將這筆錢塞進自己的腰包,變相侵害了消費者的財產權。
●加價售車違反了國務院頒布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十一條第三項『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標明的費用』的規定,理應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既不開發票也不上稅的加價款,造成國家稅收的流失。因為國家征收車輛購置稅的核定依據是廠家指導價,即使開具裝飾費或維修服務費發票,由於稅種不一樣,前者稅率只有5.5%,而車輛購置稅稅率約10%,仍有偷逃稅款之嫌。
●變相收取加急費,強迫消費者以高價購買高配版、搭售保險、強制貼膜和加裝GPS導航系統、倒車雷達等,既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的規定。
●經銷商利用職務便利提前將車拿給『加塞兒者』,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涉嫌收受商業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