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大興安嶺地區從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全面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政策,多方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著力為農民辦實事,有力地推動了農業農村工作的開展。
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全區農業總產值實現32.8億元,比上年增長26.6%。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完成播種面積265.65萬畝,農作物總產量53.42萬噸,其中糧食總產量達43.16萬噸,創歷史新高。農民收入節節攀昇,農民人均收入為6766元,同比增長26.7%。
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各級領導把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和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制度牢牢抓在手上、落到實處。2009年年末,為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工作成效顯著的18個先進村申報財政獎勵資金540萬元;落實土地承包政策,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全區土地流轉面積已達25.6萬畝,比2008年流轉7.8萬畝增加2.3倍。減輕農民負擔工作近年一直在全省位居前列,為農業農村工作發展創造了優良的環境。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農業保險。為使土地發揮最大效益,在地、縣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完成6020個土樣的化驗工作,發放測土配方施肥配肥卡4020份,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0萬畝,農民增加收入4100萬元,平均每畝節約肥料成本6.5元,節約施肥成本1040萬元。2009年為2642戶農戶投保了農業保險,面積達到82萬畝,賠付額1456萬元,賠付率為94%。今年爭取農業保險計劃面積指標142萬畝。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在增加農民收入上,除了大力推進傳統的種養業、食用菌養殖、山產品采集外,還注重充分發揮各縣區的區域、地域優勢,積極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格局,開展勞動力轉移工作,為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2010年開展陽光工程培訓5期450人次,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860人,勞務收入實現302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