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那些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的日本朋友 你們好嗎
2011-03-25 18:11: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晶 寧顯剛 王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市日本留華遺孤養父母為日本地震災區捐款。東北網記者寧顯剛攝

  東北網3月25日電 題:那些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的日本朋友 你們好嗎

  記者 李晶 寧顯剛 王巍

  地震、海嘯、核災難,鄰邦日本的這場災難離我們有多遠?當事態漸趨緩和,我們也從復雜的情緒和碰撞的觀念中慢慢平復,轉而將視線投向身旁那些與日本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人們。

  別忘了,這兒也是你的家

  3月20日,哈爾濱日本留華孤兒養父母聯誼會秘書長石金楷的辦公桌上擺放著28張還未寄出的明信片。幾天後,它們將到達同一片土地——日本。

  災難發生當天,石金楷在外忙碌到很晚纔回家。打開電視,他瞬間就被新聞中的播報驚呆了。憶及當時的情景,他說:『我下意識地拿起電話,手忙腳亂地開始撥打,想盡快和每一名歸日的日本遺孤取得聯系,確認他們是否平安。』

  直到電話中傳來無法撥通的語音提示,石金楷方纔意識到家裡的電話無法撥打國際長途。整晚,他就焦急的守候在電視旁,根據報道中傳來的信息,東京、岩手、茨城、熊本、福島……一個一個的比對著歸日的日本遺孤們所處的城市。

  哈爾濱日本留華孤兒養父母聯誼會成立於1991年,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紅十字會。20年中,這個組織致力於為曾收養過戰後遺孤的中國養父母及在華日本遺孤提供幫助和服務。

  作為聯誼會的秘書長,石金楷本人就是日本遺孤養父母的後代。特殊的身份和多年的交往,使石金楷與服務對象們建立了一種血濃於水的真摯感情。

  3月12日一早,石金楷匆匆地購買了一張國際長途IC卡,開始逐一與歸日遺孤展開聯絡。『心裡越是著急,手就抖得越厲害,總是撥錯電話。』屈指可數的數通電話,他竟然撥打了整整一小天。

  隨後幾天,令他頗感欣慰的是:除了身處福島一名遺孤沒有聯系上外,其他人全部安然無恙。每聯絡到一名遺孤,石金楷心中那根一直緊繃的弦,就會松下幾分。

  這期間,石金楷接到了許多人關切的電話,無論是工作的、私人的,日本的這場災難,都是他們談論的唯一主題。在他的幫助下,4名不會撥打國際長途的遺孤養父母,也都與身在日本的兒女互訴牽掛。

  聽到女兒聲音的霎那,84歲的日本遺孤養母李淑蘭老人禁不住淚流滿面。在黑龍江,當年的日本遺孤養父母大多已經故去。李淑蘭老人是僅存的幾人之一。

  地震當晚,李淑蘭老人徹夜未眠,心裡一直惦念著身在日本的女兒。後來,家人告訴她女兒的住處遠離地震重災區,她纔稍感欣慰。

  『我女兒住在日本大分市,她那兒沒發生地震。』李淑蘭老人動情地說,『平安就是福啊!真想為受災的人做點什麼。』

  3月19日,石金楷在征求了李淑蘭等眾多聯誼會會員的意願後,在哈爾濱組織了一場為日本地震災區捐款的活動。

  幾十年前,愛心讓這些中國老人將日本遺孤撫養成人;幾十年後,老人及他們的後輩再次基於同樣的理由聚在一起。

  『那段時間我非常擔心。』59歲的李彥民是哈爾濱市靖宇小學的教師,地震後的頭幾天,她一直無法與住在廣島福山的遺孤姐姐,70歲的橋高弘子進行聯絡。她說:『災難無情人有情啊!二戰後,平凡的中國母親能夠拋棄仇恨,將日本遺孤撫養成人。那麼,在日本面臨災難的黑暗時刻,我們也能將愛心送給日本的災民。』

  孟慶國乘坐早晨6點多的火車從長春趕到哈爾濱參加了這次活動,他隨身背來了沈甸甸的20本講述那段跨越了國界的曠世情懷的書籍——《中國母親》。他說:『我去世的爺爺、奶奶是日本遺孤,被中國母親撫養長大後回到了日本。我想讓人們都能了解那段往事,並由衷希望中日兩國能夠世代友好。』


笪志剛在日本東京新宿御苑留影。

  朋友,你在家鄉還好嗎

  災難發生後,笪志剛做得最多的兩件事就是接打電話和接發電子郵件。

  笪志剛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副所長。工作使他有機會多次往返於中日之間。『去日本出差就像去國內的其他城市一樣。』他說,『上個月20幾號,我還在日本參加一次國際性會議。』

  日本地震發生時,笪志剛在第一時間就接到了親戚和朋友們問候的電話和短信。『他們都問我是不是還在日本,告訴我日本地震了。』

  笪志剛並沒有將親朋口中的地震放在心上。作為對日研究的學者,他很清楚在日本深入人心的防災意識,他說:『地震在日本司空見慣,7級以下的地震對民眾的生活基本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直到下午4點,曾經的高中同學從名古屋打來電話報平安,笪志剛纔真正意識到事態的嚴重。『8.8級,我的頭腦甚至出現了短暫的空白。』隨即,來自東京、大阪、福岡等地的中日友人的電話和電郵不約而至,海潮般的一次又一次衝擊著他的神經。

  回到家,笪志剛馬上打開電腦連接網絡,給每一位在日的朋友發去問候的電郵,在博客中祈禱日本人民戰勝災難。

  當晚,笪志剛與妻子一起看電視中關於災難的報道。一組組的鏡頭過後,笪志剛發現,淚水正順著妻子的面頰不住流淌。

  笪志剛明白,妻子對日本有著太多的溫暖回憶和難以割捨的情懷。2001年,笪志剛曾在京都大學進行客座研究,與妻子度過了一年的在日生活。那段時間,他們多次到廣島、長野和北海道等地的日本朋友家中做客。笪志剛的妻子還在京都大學附屬醫院進行研修,在京都中央第二醫院介護所做志願者……

  『這幾天,妻子看到我就會問「你在日本的同學都怎麼樣?」「日本的朋友都聯系上了?」「單位組織捐款了麼?你把這個月的工資悄悄捐了吧!」』笪志剛說,『我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中國人,她對災難中的日本的同情,並沒因政治、國境、民族、歷史等因素而轉變。在與日本朋友的交往的過程中,友好的烙印已經不知不覺的印在了她的身上。』

  3月16日,100名中國學者在環球時報上發表倡議書,呼吁『向日本伸出溫暖的手』,倡導普通民眾奉獻愛心,以各種可能的方式為日本災區人們貢獻一份力量。

  笪志剛說:『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不應拍手稱快,也不應落井下石、幸災樂禍,那是缺少人道主義關懷和最起碼的悲天憫人情懷的表現。勿忘歷史絕不意味記住仇恨,更不意味著延續仇恨。』


動漫迷呂濤作出『愛你日本』的手勢為日本加油。 東北網記者李晶攝

  熟悉而又陌生的你,還好嗎

  『日本地震,新番都停了!做神馬都無趣!』3月12日,呂濤又一次瀏覽了國內知名的幾個動漫社區後,無奈地修改了QQ簽名。

  30歲的呂濤是一個動漫迷。突如其來的地震使大多數日本動漫停止了更新。習慣了追看『新番』的他,一時間『無聊得不知該做些什麼』。

  災難發生後,中國的動漫迷們先是在網絡中詢問『新番』的消息,繼而又為日本動漫作家的生存狀況感到擔懮。

  有人甚至根據日本方面的報道,在網絡中整理了一份『日本地震後漫畫家狀況(失蹤、死亡、安全生還)名單』,包括《海賊王》的作者尾田、《七龍珠》的作者鳥山明、《游戲王》的作者高橋和希等200餘名漫畫家的災後現況,一一在列。

  日本地震了,美少女戰士還沒變身;核電站泄露了,奧特曼也還沒出現;城市被海嘯吞了,孩子們還沒有騎著數碼寶貝拯救地球……可是,他們曾教會我們勇敢,曾帶給我們快樂,而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只是祈福了——這段無法考究來源的文字,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像呂濤一樣的動漫迷們在網絡中轉發。

  『在我看來,「海賊」「火影」「大鬧天宮」「喜羊羊」帶給我的歡樂沒什麼不同。』面對網絡中對動漫迷們『哈日』的斥責,呂濤微微翹起了嘴角,他反問,『難道那些追看《夢幻情侶》和《生活大爆炸》的人就一定是「哈韓」「哈美」?』

  災難也讓中國『粉絲』們牽掛著諸如村上春樹、山口百惠、東野圭吾等在中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日本名人的生死安危。

  知道春樹在國外避開地震的消息真的很開心!希望日本的一切都盡快好起來!送上我最真摯的祝福!人們紛紛在網絡留言。

  僅在搜狐網發起的一項『為日本震區人們祈福』的投票中,13天裡,網民們就獻上了近200萬次的祝福。

  祈福——為面臨災難的日本民眾,更為我們曾經的那份歡樂和感悟。

  災難也讓來自日本的『貓叔』——一只悠然自得、淡然處世的明星貓『シロ(大白)』,走進了中國網民的生活。

  『貓叔』的家鄉是此次災難的重災區岩手縣。地震中斷了網絡中有關『貓叔』近況的更新。在姚晨、和菜頭、佟佳熹等人及眾多國內媒體的關注下,更多的中國網民加入呼喊:『「貓叔」你在哪裡?』

  3月14日,當『貓叔』憨態可掬的笑臉再次出現網絡,人們一片歡騰。

  現在,僅是『貓叔』在新浪網的微博,就已經擁有了近5萬名『粉絲』。不時地有人留下『貓叔加油!』『希望大家都像貓叔一樣幸運,樂觀!』『犀利的眼神!果斷威武!要保持這種氣場面對災難哦!』這樣飽含著溫馨和鼓勵,且不單單是寫給『貓叔』的話語。

  人們希望:劫後逃生的日本民眾也能像『貓叔』一樣,面對災難,依然堅定樂觀。


    別擔心,有我們在你身邊

  『我在電視上看到日本地震的新聞,心裡很難過也很擔心,你的家人安全嘛?』——周紹婷

  『健太,你的家裡沒什麼事吧?家人怎麼樣?日本加油!』——劉成成

  『你還好嗎?健太,我在新加坡旅行,聽說日本發生地震,你的家人還安全吧?』——小艾

  ……

日本留學生柳健太收到中國好友的問候短信。東北網記者李晶攝

  盡管已經過去了13天,日本留學生柳健太的手機中仍然保存著地震當天中國朋友發給他的短信。

  『我會一直保留著,』柳健太說,『回國後讓爸爸、媽媽、朋友們都看一看,和他們分享我的經歷和感動。』

  柳健太是日本京都產業大學與哈爾濱師范大學的國際交換生。為了學業准備,他提前來到了哈爾濱。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宿捨中整理物品。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柳健太慌了神。

  『我不斷地撥打電話,給親人、朋友,撥手機、固話,但都沒法接通。』雖然明知震源地離家鄉福岡相距很遠,但如此規模的災難以及信息渠道的不暢,還是令身在異鄉,年僅22歲的大男孩懮心忡忡。

  就在此時,一聲聲來自中國朋友的問候,陸續地通過短信,將關愛和溫暖傳遞到柳健太身邊。『那時我確實感到了孤單和無助,』柳健太回憶道,『是他們讓我重拾了勇氣和信心。』

  當晚10點,柳健太終於聯系到了家人和朋友,卸下了心頭沈重的包袱——家中一切安好。

  與柳健太不同,地震發生時,24歲的菅井溫子正和媽媽待在北海道的家裡。相同的是,她也接到了一份來自遙遠中國的祝福。

  災難發生後,哈爾濱師范大學的老師們,分別與家在大阪、新瀉、名古屋、北海道、仙臺等地的11名日本留學生取得了聯絡,確認他們的平安,送去關懷和祝福。

  由於家鄉受災較輕,3月14日,菅井溫子在開學前如期飛抵哈爾濱。回到學校後,老師、同學、好友們各種形式的關懷和鼓勵,一次次的使她體會到溫暖和感動。

  『感謝善良的中國人。』深有感觸的菅井溫子對未來的中日關系充滿期待,她說:『雖然還有部分日本人對中國不太友好,但得到眾多中國人的幫助後,那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或許該重新思考。歷史已經過去,希望災難後的中日關系迎來美好的春天。』

  目前,柳健太、菅井溫子等哈師大的日本留學生正籌劃開展為日本的重災區進行募捐。他們說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中國朋友的幫助和支持。

  在網絡中,也有一些日本人正將中國朋友的善意和友好向更多的本國民眾傳遞。

  因在《走向共和》中扮演明治天皇而被中國人熟識的日本演員矢野浩二就拿起DV,在北京三裡屯拍攝中國人對日本災區民的鼓勵。他在微博中寫道:『想把精神上的鼓勵轉達給日本朋友,希望更多的日本朋友知道中國人民那麼關心擔心這次日本地震的事。』

  與此同時,網絡熱炒的『日本人街頭舉牌「對不起中國,沒有照顧好大熊貓」』、『亞冠賽場日本球迷打標語致謝中國救援』等事件,也讓更多的中國人看到了日本民眾的感恩和真誠。

哈爾濱的日本留學生一起為祖國加油。 東北網記者李晶攝

  來吧,僅僅為了生命

  2008年汶川地震後,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在給中國遇難者所作的詩歌中寫道:『螞蟻因它們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們的輕而沒有受傷/優美的語言也許能耐得住大地震/但此刻我們還是謹言慎行/將心中沈默的金/獻給壓在廢墟下的人們吧!』

  網絡中,一位網名為『gaoweidong367』的網友以此悼念日本民眾,並為這段文字作下了如是的標注:『請各位朋友,僅僅為了生命!請為那些受傷的心靈和消逝的生命祝福!』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