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市『社區大家庭』構建『宜居鶴城』
2011-03-26 08:26: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淼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26日訊 打造宜居鶴城,讓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是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一直常抓不懈的重點工作,更是全市百姓的心願。為實現這一目標,全市多方積極行動起來,為構建社區大家庭、打造宜居鶴城而努力。

  基礎設施翻天覆地大變化

  寒冷漫長的冬季,居民對室內活動需求非常強烈,只有解決好社區辦公用房、室內活動場所等公益用房問題,纔能滿足群眾多樣性活動的需求。幾年來,齊齊哈爾市各級黨政領導高度重視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采取政府投入、企事業單位贊助、開發商融資等多元化投資方式,積極改善社區組織辦公條件和基礎設施,為城市基層管理、服務和社會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說起這些變化,錦湖社區居民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們都是受益者。』今年70多歲的李鎖生大爺幾乎天天都到社區服務中心報到:『每天來這裡看看書、打打牌,和老伙伴們聊聊天,晚年生活一點兒也不寂寞。』2010年,建華區采取爭取上級支持、區級財政投入和發動社會各界參與的辦法,投入社區建設資金2756萬元,兩年內投入社區建設的資金總量達到4276萬元,使社區用房總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平均面積突破300平方米,其中鑫海社區、文賓社區、北民強社區、育英社區、東市場社區等5個精品社區用房已經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

  不僅僅是建華區,各縣(市)區均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對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對社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和覆蓋面,增建社區服務設施。龍沙區江安街道於2007年投資340萬元,新建1085平方米的二層辦公樓。五龍街道於2007年投資510餘萬元,新建1070平方米的三層辦公樓。在克山縣,這幾年相繼建成的6個高標准社區辦公樓和6個共計1.54萬平方米的社區活動廣場,成為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精品和亮點。截至目前,全市服務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示范社區達24個,服務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社區有41個,服務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達標社區達72個。

  社區服務項目拓展為140多種

  從2006年開始,齊齊哈爾市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將原來的44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現在的37個,將1522個居民委員會整合為現在的256個社區居委會,有效地整合了社區資源,促進了街道社區的改革與發展。在這五年裡,社區的服務功能也在發生著變化,社區服務項目現已拓展為11個大系列約140多種,社區服務網點達到3.21萬個,形成了高效透明、便民利民的新型社區服務體系。

  目前,全市社區服務設施也逐步配套,縣區級社區服務中心現有8個,總面積為9568平方米,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27個,總面積為1.36萬平方米,社區綜合服務站為179個,總面積為2.23萬平方米。以龍沙區『四網一通信息服務』為標志,開闢了全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的新路子。

  『小巷總理』素質提高一大截

  社區整合後,齊齊哈爾市在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中,引入『競爭、擇優』的方法,許多社區面向社會考聘社區乾部。這些考聘、選舉上來的社區乾部,在年齡結構、文化結構、知識結構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為社區乾部隊伍建設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為了提高社區乾部的生活待遇,2009年1月全市提高了社區乾部的生活補貼標准,正職由過去的500元提高到550元,副職由過去的450元提高到525元。

  建華區建設街道福順社區主任董秀紅已經在社區工作了9年多,見證了全市對『小巷總理』的重視變化。『如今,不論省市領導,還是區領導,對我們社區工作人員都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也讓我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社區這個大家庭當中,真心實意地為社區居民服務。』說起這些,董秀紅滿臉喜色。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