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31日訊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奠先人、緬懷逝者的傳統節日。在傳統的掃墓、祭祖等習俗的基礎上,綠色殯葬、鮮花祭奠、網上祭奠、委托祭奠等新型的環保祭奠方式逐漸被市民認可,文明祭祀已佔30%左右。
鮮花祭奠:80後佔主體
很多市民已經逐漸改變了思想觀念,樹立文明祭奠新風,改為鮮花祭奠。市民劉先生的妻子生前就喜歡鮮花,每年劉先生都會來到妻子的靈位前,擦拭一下灰塵,並獻上一束鮮花。而最近新生的祭奠方式是音樂祭奠,就是家屬在逝者的靈位前,放上一段音樂,在音樂中悼念逝者。
據東郊殯儀館的副書記王雪飛介紹,越來越多的市民喜歡鮮花祭祀、音樂祭祀,這樣既省去了焚燒對環境的污染,也表達了對逝者的心意。但選擇這種祭奠方式的以80後為主,很多老人一時很難改變祭奠的方式。工作人員也對前來悼念的家屬發放傳單,希望能改變其觀念。
網上祭奠:一句話的思念
『爺爺,我好想您,多希望您能在我身邊』『請原諒我不能回去看您,希望您在遙遠的地方一切都好』……這是市民在網上悼念家人時所寫的話,很多市民都在網站上留言,寫出對逝者的相思和祝願。
東郊殯儀館的王雪飛說,每年清明節前夕,他們都會設立一個網站,在網站的首頁上有網上祭奠區,市民可以在那裡留言,把思念和想說的話都寫在裡面。這種新型的祭奠方式吸引了一些市民,網站每天的留言量在70人左右。
委托祭奠:遠方的思念
很多遠在外地工作的佳木斯人,到了清明節不能回來為故去的親人祭掃。為此,東郊殯儀館特別開設了委托祭祀。只要撥打電話,說出逝者存放的地點和名字,把想說的話告訴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會將思念轉達,並為逝者的靈位除去灰塵。
武漢王先生弟弟的骨灰已經存放在東郊殯儀館三年了,每年的清明節前夕,他都會打電話委托工作人員代為清掃灰塵,並說幾句思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