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6日訊 記者從哈爾濱殯葬管理部門了解到,清明節期間,哈爾濱市引導市民采取多種祭掃方式,避免引起集中到公墓、殯儀館祭掃,給市民帶來不便。據統計,從3月26日至4月5日,哈爾濱市公墓、殯儀館共接待祭掃群眾100萬多人,車輛191740臺,群眾數量同比去年減少了兩成。市民祭掃的方式也趨於文明,燒紙數量減少了三成。
市民錯峰祭掃
4月3日,清明節假期的第一天。按照慣例,殯儀館、公墓會出現祭掃高峰,哈爾濱市殯葬部門的工作人員也都做好了准備。早上8時許,記者在哈平路殯儀館入口處記者看到,為了限制車輛數量,工作人員只允許靈車和工作車輛出入;同時引導祭掃人員按照上下行方式在安全線內出行。因此,雖然祭掃人員很多,但是秩序井然,並不擁擠。在祭悼區裡,消防、公安、衛生人員都整裝待命,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據該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根據以往經驗,每年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是祭掃高峰中的高峰,而今年並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人數和車輛比去年減少了兩成。
10時許,記者在黃山公墓看到,墓碑前祭掃的群眾寥寥,焚燒區內只有十幾家在焚燒冥幣。
據黃山公墓周主任介紹,今年群眾都知道錯峰祭掃,從3月26日開始,就陸續有群眾前來祭掃。而且在祭掃高峰的幾天,群眾從早上六點就陸續前來祭掃,所以沒有出現特別擁堵的現象。
燒紙減少三分之一
記者從哈爾濱市殯葬管理所了解到,清明期間,哈爾濱市市民燒紙的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清明節期間,記者在哈爾濱市的公墓、殯儀館采訪過程中發現最大的變化就是,拿花的市民增加了,燒紙的市民減少了。往年的清明節,在距離殯儀館1公裡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殯儀館上空煙霧繚繞,走進殯儀館煙嗆得人睜不開眼睛,公墓、殯儀館內也都飛著黑灰。今年,記者發現這些地方的環境好了很多,幾乎每個墓碑前都擺放著一束鮮花,只有部分市民手裡拿著少量冥幣。
4日早上,一走進黃山公墓,映入眼簾的就是宣傳文明祭掃的標語,公墓還准備了鮮花,市民可以拿著手中的燒紙免費換一支菊花。在哈平路殯儀館內,寄托哀思的宣傳欄吸引了很多群眾。他們可以到那裡領取一張卡片,寫幾句對故人的寄語,張貼到宣傳板上,表達自己的哀思。很多市民還選擇了點歌的形式,表達對故人的思念。
據哈爾濱市某鮮花經營企業介紹,今年清明節期間,該企業菊花的銷量大幅增加,同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網絡祭掃人數增加『奶奶,清明節到了,給您送上鮮花,我們永遠懷念您。』哈爾濱市道裡區居民張露在社區設置的網絡祭掃專區上寫下了自己的祭奠留言。今天上午,在哈爾濱市的愛建社區活動室內,居民正在進行網絡祭掃活動。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居民們按順序在社區網站上完成了祭祀。哈爾濱市愛建社區從去年開始在社區網站上開闢了祭祀的頁面,設有多個服務項目,操作程序很簡單,點擊網上掃墓,填寫姓名後即可對亡者進行祭拜,隨後根據喜好選擇屏幕下方的選項,或拖動物品至墓碑前進行祭祀。居民可以把自己的撰文發到網絡上,還可以通過網絡給故人獻花等。
據哈爾濱市殯葬管理所的邸長生書記介紹,網上祭祀是近兩年興起的全新的祭祀方式,近兩年逐漸得到百姓的認可。目前,哈爾濱市已經有十幾個社區開展了網絡祭掃。
隨著百姓與互聯網聯系日趨緊密,網上祭祀借助互聯網跨越時空的特性,將現實的紀念館和公墓搬到了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祀,是傳統祭祀的繼續與延承。清明節期間,在線緬懷故人,網絡寄托哀思,用環保的方式同樣可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如今已經成為人們在清明期間祭掃的新方式之一。
社區組織『綠色祭掃』
記者從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了解到,今年之所以祭掃人數下降,和社區組織群眾采取集體祭掃的方式有很大的關系。
2日上午,記者在哈爾濱市尚志街道辦事處看到,沒有焚燒紙錢的煙霧,唯有縷縷鮮花的清香和對親人往事的懷念。該社區的群眾在『家門口』舉行了清明追思會,社區組織居民們掛上標語,擺放上故去親人的遺像、鮮花和水果,統一佩戴白花,由社區乾部主持集中祭拜。
為實現『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的主題,平房區政府向全區社區居民發出倡議:讓我們攜起手來,把握低碳經濟和生態文明對殯葬活動的新要求,大力推行鮮花祭掃、居家祭掃、網絡祭掃和社區公祭等文明祭掃方式,打造綠色、生態、和諧清明節。全區各社區居民也都積極響應,開展了以鮮花換燒紙、公園祭先烈等活動,大力營造清明文明祭掃的良好氛圍。
安松社區還向居民發出倡議,召開家庭追思會,在月光曲中點燃蠟燭,擺放上親人遺像,大家共同追思、懷念先人,向遺像敬獻鮮花,並講述一段已故親人生前最值得回憶的事情。
社區居民張賢重說,這樣既告別了燒紙陋習,省去每年掃墓的車馬勞頓,也減少了不必要的經濟浪費,參加的居民都紛紛表示,這種祭祀方式文明而新穎,一樣可以表達哀思。
引導市民文明祭掃
記者從哈爾濱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哈爾濱市推出了植樹祭故人、音樂祭悼、鮮花換燒紙、親情信箱、心語祭親人等方式,市民可以通過植樹、寫寄語卡片、為親人點歌等方式進行祭掃,市民也逐漸認可了這些祭掃方式。
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邸長生書記說,燒紙是多年傳承下來的祭掃方式,一下讓市民改變這種習俗很難。只有給市民提供更多的祭掃方式,引導市民逐步接受這些文明的祭掃方式。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市民開始是『一手鮮花、一手燒紙』,采取不文明、文明的祭掃並存的方式。逐漸地,纔出現市民手裡的燒紙少了,文明祭掃的人多了的情況。所以出現了今年去公墓、殯儀館祭掃的群眾減少,燒紙的數量大幅減少的情況。
今後,哈爾濱市將繼續開發文明祭掃的新方式。依托網絡的作用,增加網絡祭掃的形式,給市民提供一個穩定、豐富的網絡祭掃平臺。同時,根據市民的需要,在社區內,殯儀館、公墓內為市民提供文明祭掃所需要的便利條件,逐步引導市民像文明祭掃的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