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統籌城鄉發展 推進農業現代化
2011-04-07 07:12: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顧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編者按:全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這是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綱要》站在歷史的新高度,從龍江省情實際出發,明確提出了黑龍江省『十二五』時期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是未來五年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速龍江振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和宏偉藍圖。本網近期將針對《綱要》中涉及的相關內容作以解讀。

  東北網4月6日訊(記者 顧碩)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加快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生產生活的美好幸福家園。

  【關鍵詞】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堅持走龍江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推進農業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產業化、規模化和組織化,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產業整體素質、物質裝備水平,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國家重要的糧食安全基地、綠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措施】全面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和新增1000萬畝粳稻基地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投入保障機制、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農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提高農業科技支橕能力,加快農業機械化,推行農業標准化,提高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單位資源產出率。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畜產品、水產品規模化養殖,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強化墾區示范帶動作用,做大做強縣域經濟。

  【目標】到2015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8億畝以上,糧食產量達到1100億斤以上;建設全國最大的5000萬畝粳稻、5500萬畝非轉基因大豆、6000萬畝工業用玉米生產基地;奶牛存欄、肉牛出欄和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350萬頭、380萬頭和5500萬頭;綠特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7620萬畝;建設農機作業區1400個,農機標准化作業服務面積達到1億畝;農業生產科技貢獻率達到63%以上;新建建設標准水稻育秧大棚38萬棟;改造中低產田面積5110萬畝;土地整理面積393.55萬畝;糧食加工能力達到4300萬噸;營造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四旁綠化562萬畝。

  【關鍵詞】建設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以制度創新為動力,堅持先行先試原則,加快推進農村體制改革,通過農業生產關系調整,進一步釋放農業生產潛力。

  【措施】建立和完善商品糧生產基地利益補償機制,探索科學合理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爭取國家在我省開展設立糧食安全基金試點。創新農村土地流轉制度,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培育土地流轉有形市場。鼓勵和支持各類工商企業資金進入農業領域,建立現代農業企業,實施標准化規模化生產。創新糧食流通機制,以粳稻和非轉基因大豆為重點,探索期貨交易,加強和完善省和地市兩級糧食儲備體系,積極爭取國家擴大北大荒集團等糧食企業的進出口配額和產地直接出口權。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全面完成農村信用社改革,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組織,探索建立農業擔保公司,穩步推進農業保險、農業債券、農業產業基金,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創新農業組織形式,扶持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重點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農機合作社、水利合作社、農產品營銷服務合作社,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制度。

  【目標】到2015年,全省各類農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8萬個,在松嫩、三江平原發展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社1萬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500個。

  【關鍵詞】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完善惠農政策,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挖掘農業增收潛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措施】鞏固提高經營性收入,實現主營收入大幅度提高。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旅游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民就業空間,增加工資性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逐步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創造條件增加財產性收入,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機制,拓寬租金、股金、紅利等財產性收入增長渠道。完善征地補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流轉和宅基地管理制度。

  【目標】到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普遍較快增加,與經濟發展同步,年均增長保持在12%以上,達到9820元。

  【關鍵詞】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改善民生和農村面貌。

  【措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抓好一批中心鎮、中心村的規劃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支持農村清潔能源發展,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重點加快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並逐步實行免費教育。加快農村公共衛生人纔培養,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紮實推進文體惠民工程建設。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政策扶持,確保水庫移民和諧穩定。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做到低保和『五保戶』應保盡保。

  【目標】到2015年,農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5平方米,農村使用清潔能源達到40萬戶;實現全省鄉鎮100%通郵;低保和『五保戶』應保盡保。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