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7日訊 近日,省心理工作信訪辦接到多起心理諮詢方面的投訴,哈爾濱市一些不正規心理諮詢機構,把精神疾病當成心理問題治療,差點誤了患者最佳治療期。對此,省心理工作信訪辦等部門在嚴厲打擊、規范不正規心理諮詢機構的同時,急切呼吁政府加強監管,建立一套行業認證體制,早日將心理諮詢納入到國家准入制度。
2010年以來,15歲男孩明明常一個人在房間裡呆坐,對親人很冷漠,學習成績也下降了,後來竟平白無故地毆打鄰居的孩子。今年2月末,明明的母親何女士帶孩子到哈市一家心理諮詢機構諮詢,該機構認為明明有心理問題,需運用內觀療法治療。可是治療三天後,明明情緒再次失控,砸壞了治療室的物品。省心理諮詢師協會的心理專家診斷發現,明明原來是患了單純型精神分裂癥。
信訪辦工作人員調查發現,目前哈市心理諮詢行業『正規軍』人員嚴重不足,『雜牌軍』頻現,嚴重損害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利益。
據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常務會長朱廣雨研究員介紹,目前哈市正規的心理諮詢機構主要分為三類:醫院心理諮詢治療門診、學校心理諮詢室和社會上有相關執業資格的心理諮詢機構。目前,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只有一種,就是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現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分為心理諮詢師一級(國家尚未開展)、心理諮詢師二級、心理諮詢師三級(2004年前為心理諮詢員)。現在市場上出現的諸如高級心理諮詢師、主任心理諮詢師、國際注冊心理諮詢師等『心理諮詢師』,國家還沒有開展職業鑒定。
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博士生導師陳力教授建議,應對心理諮詢機構以及從業人員進行有效監管,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業認證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