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2日訊 省森工總局日前提供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我省重點國有林區還將至少『放生』1000萬棵大樹。
天保工程實施以來,省森工總局所屬各大林區逐年調減木材采伐量,迄今已累計少消耗可采森林資源5283萬立方米,相當『放生』了2.64億棵20年以上生的大樹,森林蓄積淨增1.33億立方米。
目前,全省森工企業的木材年產量只有140萬立方米,3年後將減至不足90萬立方米,年產量僅為1997年天保工程實施前的13.2%。
森工林區在大規模調減木材產量的同時,還營造了公益林10.8萬公頃,封山育林42.9萬公頃、森林撫育51.5萬公頃,使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培育和恢復,實現了森林面積、總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森林面積增加101.4萬公頃,比工程前增加了13.5%,達到850萬公頃;總蓄積量增加1.33億立方米,比工程前增加了20.9%,達到7.7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了9.7個百分點,達到84.2%。
由於森林面積和蓄積的顯著增加,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湯旺河是松花江一級支流,發源於伊春林區桔源林場,河道全長509公裡,流域面積2.08萬平方公裡,河水流經13個林業局。現在這條河的水質已明顯好轉,多年不見的水生物種得以重現,泥沙含量僅有16克/立方米左右,較前降低了89.7%。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也有了顯著增加。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紅豆杉、紅松的生長環境越來越好。自1998年以來,完達山脈每年都能發現國家一級保護獸類東北虎的活動痕跡或實體,種群數量已有10餘只。小興安嶺多地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和白頭鶴,部分地區的種群數量已增加到了近百只。野豬、環頸雉的種群數量激增,幾乎在所有林場都能見到蹤跡。
短評
『無價』價更高
又到了植樹的季節,人們在熱情播種新綠的同時,常常會將目光投向連年減少木材產量的森工,看看他們今年還會『放生』多少棵大樹?
『至少1000萬棵』,又是讓人耳目一新。
千萬棵大樹是個啥概念,多數公眾也許說不出個所以然;至於這些樹長在大地上對環境會有多大好處,換句話說生態價值究竟有多大,恐怕就更說不清了。
想來這也算正常,國際社會至今對此沒有一個比較一致的評價標准。印度的一位教授,算得比較貴。他說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值計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態效益來計算,就是20萬美元了。相比之下,日本的學者比較『保守』,認為生態價值和木材價值的比例為19比1。我國專家的賬算得更『保守』,大概是9比1。
森林是個復雜的生態系統,細究它的生態價值很難。就拿森工這片大森林來說,生活、工作在林緣周邊的人口少說也在千萬以上。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850萬公頃的大森林,7.7億立方米的森林蓄積,年可吸碳放氧多少噸,這個賬不難算,可是當它普惠了如此龐大的社會群體後,又產生了多少附加值,恐怕再有纔的腦瓜兒也不大好算了。
不過對於公眾說來,知道了森林金貴,作用很大,需要感恩和善待也就可以了。算倒不如不算,『無價』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