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今春,龍江乳制品行業發生『強震』,在這個全國排名第二的乳業大省版圖上,63家乳品企業因未能重新獲得生產許可證而退市。經歷此次政府主導的『大考』後,地方龍頭企業也將借勢迎來新一輪擴張。然而,近年來頻遭三聚氰胺等事件打擊的國內乳品行業,能否借行業洗牌之際重新提振消費者信心,仍有待觀察。
近半數乳企遭淘汰
國家質檢總局去年發布公告,要求現行所有乳企重新申請生產許可證。這是一場史上最嚴厲的『乳業大考』:考官是質監部門,考卷則是國家質檢總局2010年11月頒布的新《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和《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考因則是近年來國產乳制品行業頻頻爆發的誠信危機。作為考生的龍江138家乳制品生產企業,他們的成績將決定今後能否留在這個行業中。
4月初發榜,我省有75家乳企順利過關,通過率僅五成多,全省有63家企業暫時或永久離開了這個行業。
『准生』門檻提高
根據新規定,乳制品生產企業必須配備相應檢測設備,能對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劑等64項指標進行自檢,不得進行委托檢驗;凡未重新獲得生產許可的,將被依法停止生產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等產品。
『這次要通過生產許可證審核,按照規定要添置自動清洗、空氣淨化、產品出廠檢測等設備,至少要上百萬元資金。而且新規定對企業的生產廠房、設備、生產工藝、衛生環境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也有明確要求,對於每年淨利潤只有幾十萬元的一些小企業,根本無力承擔改造所需的費用。』省奶業協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此次我省只有88家企業提出了申請並獲得受理,50家企業因資金有限或生產規模小選擇了主動退出。
部分出局企業轉產
此次乳業市場洗牌後,一大批企業被淘汰,這些企業的去向、設備如何處理等都有待解決。『國家對整個乳業的清洗行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落後的企業。不過這些企業的設備陳舊、技術含量低,對大企業吸引力不大,預計兼並重組不會在我省大規模發生。』飛鶴乳業副總裁肖光輝認為,對於無力承擔高額產業昇級成本而退出的小企業來說,轉產不失為不錯的選擇。據業內人士透露,安達、齊齊哈爾等地已有一些企業計劃轉產乳飲料和豆粉等產品。
也有一些不甘心退市的企業仍在進行整改。我省一家知名乳企盡管有4個工廠在整頓中順利過關,但仍有其他兩個工廠因新購置的部分檢測設備未到位無法通過審核。這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在下個月改造完成後重新提出審核請求。
『過關』企業加緊布局
在很多業內人士眼中,此次乳品企業生產許可證重審,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次洗牌,更是一次產業整體提昇的機會。
在日前舉行的黑龍江省畜牧產業博覽會上,乳品企業展臺成為關注焦點,飛鶴、完達山、龍丹、貝因美、搖籃等知名地產企業均高調亮相。飛鶴乳業在展會上力推一款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其定價直追多美滋等國外品牌。副總裁肖光輝說,乳品行業整頓有利於重塑國產品牌形象,這對龍頭企業是重大利好,為此他們新推出高科技含量產品和洋品牌搶佔國內一線市場。
在與洋品牌『扳手腕』的同時,地產企業也加緊調整銷售渠道布局。主打國內三、四線城市市場的搖籃乳業正逐步將營銷網絡上移到二、三線城市,同時增加了網購等新渠道。該企業常務副總經理李佳君告訴記者,上個月搖籃乳業的訂單增加了10%,預計還將進一步提昇。目前公司已將日產量從100多噸提昇到了300噸。
重塑公信力路還很長
與乳企加緊擴張相比,普通消費者更關心的是買到的產品是否安全。記者近日在走訪我市幾家大型超市時發現,美贊臣、多美滋等進口品牌被擺在了奶粉專櫃的明顯位置。據這些超市的負責人介紹,進口品牌奶粉佔奶粉銷售量的六七成。一些消費者說,盡管進口奶粉價格偏高,但是家長更在乎的是孩子第一口飯的安全問題。
對此,龍丹乳業有關負責人說,在2010版的審查細則中,規定企業要對奶粉由抽檢變為批檢,還規定要在年底前建立產品的電子追溯系統。屆時從奶源、加工、銷售整個產業鏈都很透明地呈現給消費者,乳制品將更加安全。
省奶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則表示,乳企重塑公信力,不僅僅在於證明自己的質量沒問題,而是在於如何讓消費者相信乳企具備保證質量水平的能力。對於安全的重視,對於各個環節監控的重視,必須達到吹毛求疵的地步,纔能挽回消費者對於國產品牌的信心。
乳制品短期面臨提價
不過,在重新接受國產品牌之前,消費者恐怕得做好乳制品提價的心理預期。受成本上昇等因素影響,去年乳制品行業價格上漲20%-30%。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各家乳企均投入巨資進行技改,要消化產業昇級的成本,漲價將成為最有可能采用的手段。
搖籃乳業常務副總經理李佳君告訴記者,受原材料成本上昇因素影響,今年乳制品價格上調幾乎是必然的。但她並不認為漲價和技改成本有必然聯系。她說,企業要按成本核算考慮定價,並不會因為某一因素做出價格調整的決定。完達山乳業有關人士則認為,目前全行業成本壓力很大,一些企業可能通過產品細化、提高利潤率消化這一壓力,而有些企業則可能通過直接提價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