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訊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10日,隨著郊區、湯原、樺南、樺川、富錦等地掀起造林綠化高潮,拉開了佳木斯市今年完成造林綠化30.6萬畝任務的序幕。截至16日,全市已完成造林2200畝。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樹木,一棵棵野樹被搬進城裡,標志著佳木斯市離『保護大糧倉,創建園林城』的工作目標越來越近了。
全市各級黨政領導率先垂范,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年年帶頭履行植樹義務,並多次對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和生態建設事業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全社會各界力量積極響應號召,投身造林綠化中來。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年來,全市累計有近2500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完成義務植樹近億株,使全市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不斷增長,截至2009年底,全市森林面積達66.76萬公頃,林木蓄積量2494萬立方米。
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推動下,全市通過義務植樹基地建設和造林綠化機制的不斷完善,使城市周邊的荒山和廢棄的荒地披上了綠裝,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周邊的面貌。近年來,全市以『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為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民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努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生態環境。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三年來,全市累計投入造林綠化資金2.5億元,共完成造林綠化70.1萬畝,佔省計劃的66萬畝的105%。全市生態建設從城市到鄉村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
全市造林綠化工作一直堅持『誰造誰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各地結合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推動造林綠化又好又快發展的長效機制,實行了林地承包、合理串地、優先采伐、造林獎懲等機制政策,有效地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同時,全市堅持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的造林綠化指導思想,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合理規劃、全面實施,分戰線協同作戰。三年來,全市共綠化道路1970公裡,面積為3.8萬畝;綠化村屯1144個,面積為6萬畝,全面提昇了綠色通道和村屯綠化建設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綠色通道建設5285公裡;駐佳部隊不僅認真完成軍事管理區生態林建設,還積極參與地方義務植樹工作;水利部門高標准地對江河沿岸、水庫周邊進行水土保持林建設;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積極倡導廣大婦女、青年保護環境、宣傳環保、認植認養樹木,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青年林』、『巾幗林』等各類紀念林的種植活動。
連日來,隨著富錦市二龍山鎮到建三江的9.7公裡景觀路等一批『標杆林』的誕生,抓重點、抓特色、抓精品業已成為全市各地造林綠化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