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訊(李華虹 劉乙輝 記者 王蕊 吳萌)4月16日是第九個世界嗓音日,據統計,教師中的70%以上人群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聲帶疾病,比歌唱演員的聲帶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用嗓過度或用嗓不科學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據哈醫大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劉鳴教授介紹,近年來青年教師出現聲音嘶啞的情況逐年增多,今年寒假期間到該科室求診的教師聲嘶患者達到百餘名。教師嗓音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用聲過度、發聲方法不正確、環境因素、工作緊張生活不規律、教師嗓音問題不被重視,全身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有關。
『教師由於長期用嗓,使咽部組織疲勞損傷,咽部有明顯的異物感,出現充血、疼痛、多痰等癥狀。』劉鳴介紹說,講課用嗓時間過長、頻率過高,或用嗓發音強度過大,均會造成咽喉部組織疲勞損傷。教師咽喉疾病癥狀以聲音嘶啞為主,早期嘶啞時輕時重,若用嗓過多則易啞,咽喉有不適感、異物感,感覺到有分泌物粘附於喉腔,重者嘶啞呈持續性,甚至失音。目前,疲勞發音、聲帶小結和聲帶息肉這三種與嗓音有關的疾病成為當前教師群體的常見病。
『如果教師們能掌握科學合理的用嗓護嗓知識,避免用嗓時間過長、頻率過高,或用嗓發音強度過大,將大大減少患上這些疾病的可能性。』劉鳴表示,教師們應首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人在休息的時候,聲帶也會跟著一塊休息,還要注意剛起床的時候不要發過強過高的聲音,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開嗓,慢慢的纔能進入工作狀態,切勿大聲叫嚷。其次,注意飲食,上課之前休息好的同時還要少吃一些刺激性的東西,比如現在很受喜愛的麻辣燙、燒烤等,經常吃會減少嗓音的明亮度,使聲音晦暗不堪。
劉鳴還提醒教師們,日常生活中還應每天用淡鹽水漱口,謹防季節更替,可多泡一些羅漢果,菊花甘草茶,起到護嗓的輔助作用;堅持鍛煉身體,預防感冒,重感冒常常引起扁桃體發炎或聲帶炎,影響發聲,若發現發聲器官有了疾病就要停止大聲說話或過度用聲,及時就醫,如果輕視,會造成發聲器官永久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