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4月20日訊過去的五年,是齊齊哈爾市水利投資規模最大、規劃目標實現最好的五年。五年來,各級政府共投入資金22.88億元,在我市興建了一大批農田水利、防洪水利、民生水利、生態水利工程,使我市的水利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未來的五年,是我水利建設機遇最好、投資規模更大的五年。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7個一號文件支持『三農』發展,今年的一號文件則突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這個主題。這說明水利大發展的春天已經來到了。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由農業發展的命脈轉變為國民經濟的命脈後,水利對經濟發展的支橕和保障作用越來越明顯。面對水利大發展的春天,我們只有借助這一機遇,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纔能解除水利這個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面對水利大發展的春天,我們只有摒棄重視開發水資源、輕視保護水資源的思想,樹立發展水利支橕經濟的觀念,圍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這個中心,制定好相應對策,纔能補齊我市水利建設中的短板。
面對水利發展的春天,我們只有增強六個能力,纔能用水利建設的大發展,去支橕經濟建設的大發展。
發展水利,支橕經濟,就要以防洪工程建設為重點,增強防災減災能力。通過嫩江乾流治理、齊市城防達標工程、中小河流堤防等工程使我市1江9河和17條小河流防汛能力明顯提高,全面推進我市防洪工程形成體系。積極開展病險水庫消險加固工程建設,對1座中型水庫和112座小型水庫實施消險加固,確保水庫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為抗旱提供水源。購置抗旱設備,建設小型攔蓄工程,『十二五』期間計劃打抗旱井3萬眼。加強防汛抗旱服務組織建設,組建市級防汛抗旱服務機構,大力推進縣鄉兩級防汛抗旱服務組織建設。
發展水利,支橕經濟,就要以旱澇保收田建設為目標,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擴大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面積。『十二五』期間水田發展的目標是:新增水田100萬畝,由2010年的297萬畝發展到397萬畝;計劃新增噴灌200萬畝,完善提高100萬畝,使全市噴灌總面積達到600萬畝,實施玉米膜下滴灌面積150萬畝。
續建大型灌區4個,續建配套中型灌區27個,新建大、中型灌區5個,開展澇區治理工程建設。續建江東灌區、衛星灌區、音河灌區、北引擴建配套灌區等4個大型灌區,續建東華灌區、全勝灌區、九井灌區、上游灌區、雙陽河灌區等27個中型灌區,新建花園水庫下游配套灌區、泰來抗旱引水灌溉區、江西灌區、躍進灌區、訥河尼爾基直供灌區等5個中型灌區。澇區治理的重點是訥河市的老雲溝澇區,龍江縣的哈拉海澇區,甘南縣的寶長、東巨澇區,依安縣的富饒澇區、西部澇區,克山縣的烏裕爾河澇區,拜泉縣的西南澇區,富裕縣的西部澇區、梅裡斯達斡爾族區的江西澇區。
發展水利,支橕經濟,就要加快城鄉供水工程建設,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設克東縣城鎮供水工程和紅旗水庫工程,著力解決農村164.09萬人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
發展水利,支橕經濟,就要建設骨乾性調水工程,提高水資源調控能力。要抓好花園水庫樞紐工程建設,支持中北引擴建工程建設、克東縣紅旗水庫工程等工程建設,重點解決局部地區工程性缺水問題。
發展水利,支橕經濟,就要加快在生態環境建設步伐、水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結合國家實施的東北黑土區治理工程建設,全面治理水土流失。通過工程措施使紮龍濕地和哈拉海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發展水利,支橕經濟,就要以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為核心,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行業管理能力。完善水法規體系,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研究城鄉水資源調配方案,優化配置水資源,實現分質分層供水優水優用。建立涉水信息的互聯互通,加強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尤其是更新改造市級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和會商系統、防山洪預警系統、強化縣區監測預警系統和指揮系統建設,整合資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預報水平和信息傳遞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