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你的名字鐫刻在億萬人的生命裡——追憶於維漢(上)
2011-04-21 08:58:1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溢趙 宇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於維漢生前在農村調研克山病。本報資料片

  黑龍江新聞網訊 你出生在克山病肆虐的年代,而現在克山病早已被你降伏,對我而言那惡魔是那麼的遙遠而陌生。

  為了完成一次與你的時空對話,回望你翻越的一座又一座高峰,春天裡,我來到了你曾經工作過的村落。

  追溯你當年沈潛於病區,誓與『瘟神』對決的義無反顧、跋涉和探索……

  我想告訴你,如今的這裡已不再是『萬戶蕭疏鬼唱歌』的肅殺,村頭的那棵老榆樹正吐露著嫩芽,透著勃勃生機。

  見到了你治愈的患者,她現在已經兒孫滿堂。她眼含熱淚告訴我們,看見你躺在鮮花叢中,心真的很疼、很疼……

  見到了當年那個吃你創建的小兒食堂長大的姑娘,她笑著說:『我們這代人都很健康,克山病早已遠離我們了。』

  你降伏了『瘟神』,挨家挨戶送豆漿,村民有了健壯的體魄,或許是經了你的點撥,克山現在已經成為聞名全國的『中國優質大豆之鄉』。

  我想聽到這裡,在另一個世界,你可以放心了。

  我還想告訴你,國際學術界對你的認可。

  『30年間,能消滅一個病種,這在全世界也是一個奇跡。如果於先生在世,他應該得到諾貝爾獎。』一位美國女科學家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於維漢的離世深表惋惜。

  2010年11月17日零時10分,心系蒼生的你走了。500餘人淚別的場面異常的莊嚴肅穆。

  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源潮、周鐵農,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朱鎔基、李嵐清等以不同形式對於維漢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對其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省委書記吉炳軒專程到於維漢院士家中看望了院士的家屬。吉炳軒首先轉達了胡錦濤總書記的悼念,並代表省委對家屬表示慰問。

  醫者的仁心大愛,促使你留在了萬千患者身邊;科學家倔強和不服輸的精神,指引你向一個全新的領域發起挑戰

  在於維漢生前的辦公桌上,有一個扁扁的小盒子,裡面保存著124個克山病人的心髒切片。

  『我天天看著他們,為的是讓自己的靈魂不得安寧……』於維漢曾說。他用這種方式時刻激勵自己、警醒自己。


 

  時光追溯到1953年冬天,克山縣。正當農民張燈結彩准備過小年的時候,一股不祥的氣氛籠罩著我省部分村屯。

  一個在田間勞作的健壯農夫,猛然間栽倒在地,氣絕身亡;一個在家中生火做飯的婦女,突感胸口憋悶,背過了氣。不少人還沒來得及掩埋被病魔吞噬的親人,自己便倒下了。村民個個忐忑自危,生怕這個『瘟神』找上自家。

  據史載,該病第一次大流行在1918年,克山縣『281號』使(今西建鄉境內)『青壯年婦女幾乎死光,居民被迫棄家逃走,該村變成廢墟。』由於病因不明,人們因地命名為克山病。

  在隨後的30年間,該病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南等16個省300多個縣的部分農村均有發生,威脅人口1.24億。

  防治克山病作為一項全新的課題,讓當時的醫學界束手無策。全國各地的醫藥衛生人員和科學工作者為了攻下這個難關,付出了無數心血,但收效甚微。1953年冬,哈爾濱醫科大學接受國家和黑龍江省委指示,選派專家參加克山病搶救工作。

  『我去!』年僅31歲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科主任於維漢臨危受命。他激情滿懷,准備救百姓於水火,然而現實卻令他備感挫折。

  狂風卷著白雪肆意地侵掃著,打在臉上像刀割一樣,而於維漢卻渾然不覺,他正奔波於克山病重病區北安縣的上百個患病農戶家,正竭力從死神手中奪回這些鮮活的生命。

  一個面色蒼白的小男孩孤零零地躺在農家炕上,『瘟神』帶走了他的父母、姐姐和大爺,並正向他伸出『魔爪』。『伯伯,救救我吧,我纔6歲,我不想死。』小男孩用微弱的聲音說。於維漢脫下自己的大衣把孩子包上,帶回醫療隊。十幾個小時的搶救沒能使這個小生命停留多久。『伯伯,我死了,把我埋在媽媽的腳下,好嗎?』於維漢含著淚狠狠地點了一下頭,是痛,是恨,是醫者無力挽留的愧疚,是無奈。

  一個個微弱的懇求聲在耳畔響起,一個個絕望的眼神在眼前晃動——他出離憤怒了。

  他決心,留在鄉下,留在最冷最窮的病區;他發誓,一定要揪出這該死的『瘟神』,將他消滅。

  於是,從1953年到1985年的32年間,有20多個春節,家中沒有他的身影,兩個孩子出世時,他沒有在身邊。他在病區堅守,對決『瘟神』。

  定力與信念,讓你上下求索,30年的生死對決,你用執著和叡智降伏了『瘟神』,挽救了萬千生命

  『於教授挨家挨戶送豆漿、豆腐,那以後,犯病的人就少多了。』原克山縣湧泉鄉衛生院院長楊登嶺清晰地記得這一幕。現在楊登嶺一家老小早已養成了每周喝豆漿的好習慣。

  喝豆漿,在今天這個人人都知道的一道營養食譜,在當時,卻是於維漢歷經千辛萬苦、長期艱難跋涉摸索出來的。

  雖然在大學時就聽過日本原亨教授有關克山病的臨床講座,但剛到病區時,於維漢還不能完全認識克山病,又找不到可供參考的資料。

  『從頭開始,從調查研究開始,從收集第一手資料開始。』於維漢深知,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一切都要從事實入手。

  於是,他在克山、北安、克東、德都等克山病重病區不分晝夜地診察、治療、搶救。他常常趕幾十裡、上百裡去病人家,顧不得暖暖凍僵的手,就跪在炕上為病人診治。為搶救重患,他常常幾天幾夜不休息,實在困得受不了就蜷在病人身旁瞇一會兒,餓了甚至連農村人都難以下咽的餿飯、冷飯他也能充飢。


 

  沒日沒夜地奔波,於維漢和他的助手走遍了我省西北部病區的大小村落,調查了60餘萬人。

  偏僻的農村病區沒有實驗條件,他因陋就簡,舊倉庫做實驗室,豆腐板做試驗臺,零下40多攝氏度的室外做冰箱,蠟燭為明,通宵達旦地進行著探索研究。

  然而,科研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他采用樟腦注射療法搶救急型克山病,但療效甚微;用昇壓藥物治療患者,效果也不理想;用注射冬眠藥物治療患者,也只能解決惡心嘔吐問題,死亡率仍然很高。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困惑、彷徨,都沒能擊倒他,他沒有放棄,也不能放棄。

  無數個無眠之夜,他反復比較、推敲、探索——終於,一道希望的曙光在他的倔強和堅守中顯現。

  1958年12月31日,克山縣北合村。於維漢果斷試用100毫昇葡萄糖和一個劑量的冬眠1號注射到重癥克山病病人那立民的靜脈裡,奇跡發生了,病人即刻消除了惡心反應。這一天,於維漢給那立民注射了三次,病情迅速好轉。後來又把同樣的藥物用在四個重癥病人身上,效果更好,心慌的農民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

  從此,於維漢提出並應用於臨床的亞冬眠和適當補液療法成為搶救治療急型克山病人的通用療法,急型克山病的治愈率得到大幅提高,實現了克山病控制史上的重大突破。從上世紀60年代起,基本上控制了因急型克山病致死的問題。

  經過在全國大部分克山病突發區的考察,於維漢發現病區百姓膳食單一,不合理的膳食搭配突出了病區水土因素的致病作用。

  基於這一重大發現,1961年,於維漢提出了克山病病因假說,指出克山病是一種與營養因子有關的地方性心肌病。為此,他提出服用毛地黃治療慢型、亞急型克山病,使75%以上的患者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其後,他又總結出服用毛地黃和改善膳食結構的結合療法,倡導用大豆及豆制品,改善病區居民膳食,建立了一整套綜合預防措施。經過14年現場連續觀察,預防成效顯著,開始在全國推廣。

  於維漢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創建了克山病研究室,他走遍了全國16個省、自治區的170個克山病病區縣開展調查研究,培訓當地醫生;他先後主持進行了500多例死亡患者解剖,做了5000多次動物實驗,搶救醫治6000多病人,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掌握了克山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發病規律、臨床表現和病理改變。同時,在克山病的臨床診斷、分型等方面有重大建樹,制訂了我國統一的克山病診斷標准。

  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他獲得特殊貢獻獎。

  1982年,於維漢在布拉格召開的世界內科學會上,提出了克山病營養性生物地球化學病因學說。1984年,作為我國地方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於維漢主持了由7省市、17個防治科研單位組成的歷時三年的雲南楚雄克山病綜合性科學考察,對微量元素、蛋白質、維生素等與克山病發病關系進行深入探討,闡明綜合性營養失調在克山病發病中的作用,使克山病病因研究由膳食結構分析進入到分子研究水平,為徹底消滅克山病做出了卓越貢獻。

  一個威脅人類生存、給病區百姓帶來重大苦難的『瘟神』——克山病,基本控制了。

  因為深愛著這片土地,你用一生書寫著一個共產黨人的忠誠。也正因為此,成就了你的卓著功勛

  『老於,你看見了吧,這就是香港,咱中國的土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人在金紫荊廣場掏出於維漢的照片說。

  『中國的版圖,我要去看看、走走。』香港、澳門回歸後,於維漢就和老伴徐岸明計劃著。沒想到,不久後他竟臥病不起。

  2011年4月,84歲的徐岸明懷揣丈夫的照片,來到香港、澳門,幫他完成了最後的心願。

  學工報國是於維漢從小的志向。但正當他打算像哥哥一樣去日本留學時,盧溝橋事變爆發,身為共產黨員的哥哥在日本被暗殺。父親傷心之餘,無論如何也不肯讓於維漢去留學,並極力勸阻他改變志向去學醫,父親的想法是『學醫平平淡淡,將來自己開個小診所挺好的。』

  盡管學醫並不是他的志向,但他對祖國無比熾熱的情懷、對共產黨無限忠誠的信仰卻從未降溫。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赤誠,面對祖國的需要、百姓的呼喚,他確定了自己一生的事業——降伏克山病。

  半個世紀過去了,於維漢走遍了我省每一處重病村及全國許多病區,搶救了無數兄弟姐妹,用他的一生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職責。

  他的科研成果4次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獎,4項獲國家醫藥衛生成果獎。他主編了《中國克山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病與環境圖集》等著作,為我國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地方病控制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他因此成為全國聞名的克山病防治專家,被同行稱為我國克山病防治泰斗。

  1997年,他全票當選了我國地方病研究領域的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高瞻遠矚,培養後來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就倡導開放辦學的教育理念,鼓勵年輕人勇敢地走出國門,到發達國家去學習更先進的知識與技術,回國後更好地建設國家。『就是出國不回國,那也是中國人中國心。全世界都是中國人,那影響力該有多大啊。』幾十年過去了,他送出去的學生現在都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工作的骨乾。

  他的成就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日本心髒財團、美國華盛頓大學等4所大學多次提出與其合作並邀請講學。

  名與利,在於維漢眼裡是過眼雲煙。當選院士後,國家每年給院士的補貼,他堅持不取。2000年,他提出設立『於維漢獎學金』,資助優秀大學生。如今,哈爾濱醫科大學各院系紛紛響應,基金已達上千萬。

  這筆基金將發到優秀的年輕一代手中,伴著他厚重的精神財富,在後繼者中傳承。

  在富裕縣繁榮鄉,於維漢生前相識的初寶昌老人講述跟於老師當年的合影。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