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伊春市圍繞省委、省政府建設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的戰略部署,啟動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和天保二期工程的關鍵之年,為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興市』戰略,更好地推進《伊春市生態市建設規劃》,伊春市研究確定了2011年生態市建設重點工作內容,突出生態保護工程、生態產業發展、生態園林城建設和生態文明意識四個重點方面,建設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新林區,實現伊春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
2011年,伊春市將以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為載體,推進生態保護工程。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促進低碳、綠色發展。全面停止森林主伐。繼續加強對森林、濕地、野生動物及藍莓、藥材等林下資源的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水土流失治理、礦山治理。穩步推進『三園』(湯旺河國家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 『三區』(自然保護區、生態示范區、生態功能區)建設工作。鞏固和充分利用好森林與濕地資源價值評估成果,爭取國家早日把伊春林區納入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實施生態移民,全面完成年度林場(所)撤並任務。做好林權制度改革前期試點的管理和林改擴面的各項准備工作,完成生態保護工程年度工作任務。
以小興安嶺生態經濟區建設為載體,推進生態產業發展。以建立生態主導的林區經濟體系為目標,整合資源要素,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轉型,推進『4111工程』。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森林食品、綠色能源、冶金建材、木材精深加工優勢產業。以建設小興安嶺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區為重點,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實現年接待旅游者435萬人次。抓好森林食品基地建設,突出抓好藍莓產業化發展,全年完成藍莓種植3萬畝。加快新青老白山、美溪聖旨山等風電場、湯旺河乾流水電梯級開發及興安新能源太陽能發電項目進程。抓好西鋼1260高爐等擴能項目、浩水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新型乾法生產線項目、鐵力鹿鳴鉬礦開發項目、西林8萬噸鉛冶煉項目建設。繼續做好板業、家具、小木制品的整合重組,重點以光明集團為龍頭,促進企業之間聯合與協作,做強林產工業。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設,推進『林板一體化』進程。
以生態園林城建設為載體,推進城鄉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按照『宜居、宜游、宜業的世界森林城市、國家級旅游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總體定位,啟動水上公園引水工程、林都大街綠化景觀工程,完成北山公園改造和紅松廣場、文化公園建設。繼續實施『三供兩治』工程,推進『碧水、藍天、安靜、安全』四大惠民工程建設,提高城鎮環境質量。與此同時,深化農村與林場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4個,市級生態村20個,生態林戶5個,市級生態林場所5個,標兵單位5個。
以創建綠色家園為載體,提昇生態文明意識。大力開展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環境法制的宣傳教育,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全面推進綠色創建工作,開展環保『六進』活動,指導環境教育基地、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軍營等綠色細胞創建。鼓勵引導人們『低碳』、『綠色』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加強媒體重點版面和公益廣告宣傳,提高環境新聞宣傳輻射力、影響力。建立完善科學公眾參與機制,拓展公眾參與環保的途徑,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信息公開管理。同時,充分發揮生態市建設聯絡員作用,加強生態市建設信息報送工作。做好生態市建設、生態縣(市)區建設目標考核迎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