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北網4月30日訊(李華虹 方若冰 見習記者吳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因不受病人進餐時間和短期生活方式改變的影響等優點,在國際上已成為糖尿病診斷的『金標准』。『中國糖化血紅蛋白教育計劃』的實施有望在3年內統一我國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准,並探討出適合我國患病人群特征的檢測方式。
30日,『中國糖化血紅蛋白教育計劃』黑龍江省培訓項目在哈爾濱市友誼宮舉行,全省各級醫院500餘名內分泌及臨床檢驗醫師參加了該項目培訓。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李強主持大會。據李強主任介紹,醫大二院內分泌科連續十年參加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質量檢測。經過長時間的跟蹤研究發現,我國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方法多達30多種,且由於各醫院設備不同,樣品存放溫度不同等原因,導致檢測結果誤差在30%以上,較大的誤差導致血糖控制出現偏差,造成嚴重的糖尿病並發癥。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並發癥,我國9000萬病患中並發癥控制率不足20%,而這直接與血糖控制有關,血糖監測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人在進行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時,可不受進餐時間和短期生活方式改變的影響,通常測一次可反映2~3周內的血糖平均水平,且變異性小。
李強主任表示,舉辦『中國糖化血紅蛋白教育計劃』,目的就是改變現有的糖尿病檢測標准和手段,幫助臨床醫生系統理解糖化血紅蛋白這個反映長期血紅蛋白的『金標准』和糖尿病診斷。規范、准確的測定血糖控制指標,使醫生更容易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控制治療,從而減少我國因糖尿病引發的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尿毒癥、白內障的患者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