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5月3日訊 在建華區福鼎小區,記者來到了剛剛搬進廉租房的低保戶楊金鼎家裡,看見窗明幾淨,日常用品也一應俱全。40來歲的楊金鼎因精神三級殘疾不能參加工作,每個月就靠著245元的低保金生活。『由於我的身體狀況,給社區添了不少麻煩,可政府一直都非常關心我這樣的低保人員,逢年過節總會送來米、面、油等生活物資,低保金也在逐年增加,有政府的關心,我什麼也不怕。』
隨著物價上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保障全市30萬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我市對於低保對象的保障標准也隨之增加。城市低保對象保障標准從最初的130元提高到160元,再到後來的195元、225元。去年7月1日起,城市低保對象保障標准再次提高到245元,縣(市)城市低保保障標准也由月人210元提高到230元,農村低保保障標准由年人1200元提高到1300元。僅2010年全年共計發放城市低保資金33217.4萬元,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2513萬元,發放五保供養資金4340.9萬元。
當記者走進鑫海社區看到居民張秋艷時,她正忙著清理社區樓道內小廣告:『這是社區為了照顧我,特地給我安排的公益崗位,加上每月享受的200元低保金,日子雖說苦點,但總還說得過去。』張秋艷患有嚴重的心髒病,還要供女兒讀大學,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就是她做公益崗位的工資和低保金。去年以來,『豆你玩』、『蒜你狠』、『苹什麼』等一系列新名詞輪番登場,這些油、肉、禽、蛋及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漲價讓張秋艷拮據的生活更顯得捉襟見肘。『還好,在春節期間,市裡為我們每戶低保戶發放了臨時價格補貼,讓我們低保戶的心裡感到敞亮。』
對於像張秋艷這樣的城鄉低保對象和低收入群體來說,這些臨時補貼雖說錢不多,但總還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市從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對全市城鄉低保對象按每人每月10元標准、五保供養對象按每人每月20元標准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全市共發放價格臨時補貼434.8萬元。此外,還在春節期間運用價格調節基金,對城區低保家庭發放價格補貼卡100餘萬元,每戶低保家庭發放補貼標准為25元,以此緩解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造成的生活壓力。
『窮人生不起病』,這已經成了低保戶中普遍認同的『真理』。為此,市低保局特制定了醫療救助制度,還將資助城市低保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由原來的年參保制調整為月參保制,進行動態管理,新納入低保范圍的城市低保對象就能夠及時參加基本醫保,在患重病的情況下及時得到醫療救助。龍沙區彩虹街道辦事處青雲社區56歲的低保戶張連英就是受益者之一,她身體不好,患病在床,每月買藥就要花去不少錢,有了醫療救助,總算可以緩解一下家裡的經濟壓力。
為讓這些弱勢群體有病可醫,我市想盡了一切辦法,市低保局副局長陳國學說:『下一步,我們還將進行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准備開展醫院基本醫療保障結算,低保人員就醫的費用,醫保報銷後的剩餘部分,將按照一定比例給予報銷,緩解弱勢群體的看病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