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心髒重大疾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先後留學日本、加拿大。首次提出『離子通道作用靶點學說』,發現心律失常誘發心源性猝死新機制和藥物作用新靶點,研發出大明膠囊等新藥,創較大經濟效益。發表SCI收錄論文118篇,被引用3000餘次,受到《自然》、《科學》等雜志贊揚,研究成果被《自然醫學》評為2007年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之一。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獎、教育部一等獎、黑龍江省政府最高獎等。
卞紅雨,作為主要參加人員、技術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參加國家863計劃、總裝預研、國防基礎科研、國防重點實驗室基金、海軍橫向任務等近20項科研課題的研究開發工作。在高分辨率聲探測等技術領域取得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發表論文40餘篇,編譯出版專著一部,撰寫科技報告20餘份,獲得專利授權3項。現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研計劃和總裝預研、國防重點實驗室基金等科研項目。
王騏,在國內首先開展毛細管放電等X光激光,放電等離子體EUV光刻光源研究,獲國家自然基金重點課題兩項、國家重大專項課題一項。國內首先開展脈衝外差探測、條紋管探測等體制激光成像雷達研究都居國內領先水平。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1項,省級獎1等2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 EI論文共180餘篇,培養博士生53名,已獲學位47名,領導學科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二級學科。本人為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省勞動模范、獲政府特殊津貼。
王榮國,現任中國玻璃鋼學會理事、黑龍江省復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玻璃鋼/復合材料雜志編委、纖維復合材料雜志編委、黑龍江省高性能纖維與先進復合材料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國家973課題1項、國防973課題1項、總裝863課題10餘項,省市科技計劃多項。獲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哈爾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多篇被EI、SCI收錄。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8項,其中授權14項。
王曉紅,現任黑龍江省博士學術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高教管理研究理事。2007年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是黑龍江省管理科學領域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科研人員。主要從事科技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承擔和完成國家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工程院等科研課題20多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主編3本專著,榮獲黑龍江省優秀圖書獎,被教育部網站登載,為全國高校科研及科研管理人員廣泛閱讀。組織籌建了全國高校范圍內首個青年科技協會,開創了全國高校青年科協工作的新局面。積極策劃、組織了一系列的學術交流活動,包括黑龍江高校范圍內的理工醫交叉學科學術論壇、科普知識講座、高新技術成果展示等,作為大會主席組織召開第十屆全國科技評價學術研討會。
田家瑋,是國內著名超聲專家。主持課題16項(國家級課題5項);出版專著23部,主編11部;獲教育部、衛生部、省政府科技進步獎25項;發表論文139篇(一作和通訊),SCI收錄8篇。兼任中華醫學會超聲分會常務委員;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副會長;省級三個學會主任委員等35項社會兼職。榮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婦聯授予的『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培養博、碩士62名。所在學會連續六年被評為省優秀學會。
石志民,帶領全公司科技人員對公司50年來的傳統產品進行了一次全面徹底的規劃,創新開發出立、臥兩大類機床產品發展『型譜』。新型譜設計在總結公司幾十年制造技術經驗的基礎上,采用國際最先進的模塊化設計手段,引進、消化、吸收並發展了德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大量先進設計制造技術,使我公司的設計、生產和銷售方式全面與世界接軌。
吳生富,在重型裝備制造領域長期從事產品研發和設計工作,兼任中國重型機械協會理事長、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是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研究員。主持開發了世界領先的15000噸鍛造水壓機,國內首套1780五機架冷連軋機組等成果20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二項、二等獎六項。2009年獲得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九五』國家攻關計劃先進個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青年科技成就獎獲得者;入選國家新世紀百萬人纔工程。省改革開放十大科技人物。獲專利4項,其中3項發明專利。為企業創效益50多億元。在其創新理念指導下,公司已經成為具有核心個國際競爭力,掌握了核電關鍵設備制造技術,冶金成套設備工程總承包能力,大型石化設備制造能力世界第一,具備世界極限制造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張斌,博士,中國膠粘劑協會顧問,省化學會理事,省高分子重點學科帶頭人,哈工程兼職教授、博導。主持完成國家攻關等各類重點項目50餘項,如神州飛船,嫦娥工程,運載火箭等。獲省傑出青年基金、學科帶頭人梯隊資金資助。為省優秀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貼。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一項,省第二屆青年科技獎。指導博士、碩士、博士後累計18人,發表論文70餘篇。近年,獲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年創收近1500萬元。
李良玉,2004年承擔了黑龍江省科技專項資金項目《超級鋼螺紋鋼棒材產品開發》,該項目獲得2007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6年承擔黑龍江省科技專項資金項目《鋼筋自動化成型加工及配送工藝開發應用》,該項目獲得2008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9年獲市政府首屆科技突出貢獻獎,是全市有史以來,唯一獲此項殊榮的同志。
李傑訓,是大慶油田地面工程技術的領軍人物,組織開展120餘項科研項目,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聚合物驅地面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油田地面優化簡化技術保證建設項目先進高效,多項進口原油重大工程設計對我國石油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創效達100多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8項,出版學術著作5部,多次獲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中國石油高級技術專家等榮譽稱號,在本專業領域具有重要影響。
楊野,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大慶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院長。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采油工程技術研究和管理工作。先後發表國內外核心期刊論文12篇,獲省部級成果10項,專利12項。擔任領導職務以後,帶領全院科技人員圍繞油田開發難題開展工作。2000年以來,全院獲國家級成果4項,省部級成果41項,市局級成果186項。多項成熟技術得到規模化應用,為大慶油田4000萬噸持續穩產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橕。
楊傳平,是我國林木遺傳育種學界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主任委員,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2007年任東北林業大學校長。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國家百千萬人纔工程』一、二層次人選,並擔任《國際遺傳學雜志》等刊物主編和編委。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橕課題,國家『863』、『973』、『948』課題、科技部科技基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餘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省部級科技獎、中國林學會梁希獎等多項獎勵;2009年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同年被授予『全國綠化獎章』;先後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主審多部專著、教材;在白樺的遺傳改良和強化育種、主要針葉用材樹種種源試驗、林木基因工程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陳繼光,2005年被評為全國毒鼠強專項整治工作先進個人,2006-2008年連續三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2009年又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標兵,2007年獲得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0年獲得全省農業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8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獲省長特別獎1項,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領導全省各級植保部門每年組織監測、防治病蟲草鼠害4億多畝次,每年挽回糧食損失80億公斤以上,為確保我省及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龐達,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導師、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哈醫大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腹部外科、乳腺外科主任。現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津貼,中國醫師獎獲得者,省衛生系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科技創新先進工作者、省衛生系統跨世紀培養人纔等。身兼多個核心期刊的編委,及國家級學術委員會常委。多次獲得省科技進步獎、省自然科學技術學術成果獎、全國醫藥衛生優秀成果獎和中華醫學科技獎等。共主持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十幾項,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近百篇,並主編人衛出版社發行的音像教材和醫學統編教材。
姜力,從事特種彈藥研究二十八年,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獲部級以上科技獎14項,產品生產創產值二十三億四千餘萬元。在國際和國內交流和發表學術論文13篇。是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帶頭人、 『511人纔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獲全國『講理想、比貢獻』科技標兵、齊齊哈市優秀科技工作者、齊齊哈爾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目前,承擔著國家重點武器平臺配備的特種彈研究項目,擔任總設計師。
常山,承擔多項國家重點海軍型號任務,擔任重點科研項目主任設計師。在艦船動力傳動技術研究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並成功應用到我國海軍新型水面艦船和潛艇動力研制。艦船大功率傳動裝置設計、齒輪修形技術、自動同步離合器設計等方面達到當代國際先進水平。項目研究經費達數億元,獲國家、軍隊、國防、集團公司等科技進步獎共9項,發表論文41篇。審核著作一部,獲發明專利一項。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防科技系統勞動模范等稱號。
梁鳴,研究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省重點學科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帶頭人;省科技進步獎專家評委;省天然產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主持、參加國家、省各類課題31項,成果達國際水平7項,主要科技獎勵6項,其中『倒榆引種及其在園林中應用』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主要撰稿人專著2部,發表論文40餘篇。推廣科技成果4項,96年至今累計創經濟效益6000餘萬元,社會效益上億元。主持在研省重點攻關項目『生態園林景觀結構優化配置技術研究與示范』。
焦方義,教授,近年來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先後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當代經濟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多次獲得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二等獎、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黑龍江省自然科學技術學術成果獎一等獎等科研獎勵。曾獲得全國『講理想、比貢獻』科技標兵、龍江學者特聘教授、黑龍江省『六個一批』理論人纔等光榮稱號。
韓端鋒,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院長,兼任黑龍江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黑龍江省優秀教師。先後主持完成行業基金、國防基礎研究、國家支橕技術計劃、海軍預研、援潛救生總體技術保障條件建設、軍民品橫向各類科研項目五十餘項,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教材兩部。韓端鋒同志任船舶工程學院院長以來,重視科研與教學和學科建設有機結合,重視人纔培養與師資隊伍建設,重視產學研有機結合,使得學院科研經費總量跨越式增長,科研層次結構進一步優化,軍品與民品、基礎與應用協同發展,一批國家級高水平科研項目得到落實,科研成果顯著增加。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實奉獻,團結創新,為學院的科研發展、青年工作者的培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船舶工程學院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已成為我國三海領域一支舉足輕重的科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