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11日訊 日前,黑龍江省地震局的專家劉丹對避震知識作了詳細的介紹。此次,專家介紹的是自救與救助知識,這些知識,在遇到地震之外的危險時也有用。
廢墟下如何自救?
專家說,首先被困者要保持呼吸暢通,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捂住口鼻;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橕殘垣斷壁,以防環境進一步惡化。如果受傷,要想辦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裡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不停地呼喊想尋求救助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會加速體能消耗,還會吸入大量煙塵,造成窒息。最佳求救方式就是用石塊等敲擊發聲求助,等待救援。
怎樣救助出血傷員?
對傷者,應采取迅速有效的施救措施。
傷者出血過量休克,應緊急止血,讓其平躺,抬起並墊高雙腿雙腳,盡量使血液回流心髒,並馬上送醫;頭部出血,只包住出血的部位無濟於事,必須馬上找到顳淺動脈並用力按壓住,就在兩側耳際前上方一兩指脈搏跳動處。傷者腕動脈割破,應趕緊在上臂上段結紮包治。胸部外傷,要用毛巾等迅速捂住傷口,如有異物刺入,千萬不要拔出。
學校應如何避震?
在學校裡,地震發生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對於一些地震頻發區,最好平時就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避震知識,要安排好學生轉移的路線和場地。在比較安全的教室裡,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以及開間小的地方,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