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愛生輝——記通河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曹桂芝
在通河縣有這樣一個人。她89年入黨,從教21年,在三所學校裡當過普通教師、班主任、大隊輔導員、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一直衷情教育,關愛學生,成為家長眼裡的好教師、教師心中的好校長、特殊兒童的好媽媽。她就是通河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曹桂芝。
愛崗敬業的好教師
上班伊始,曹桂芝就選擇了最苦最累的班主任崗位,而且,一直都帶畢業班。為了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她說服新婚的愛人先不要孩子,不但每天早出晚歸,就連節假日也成天『泡』在學校裡,鑽研教學,給學生補課,成功送走一茬又一茬的畢業班,也奉獻了自己幾百個休息日。那年曹桂芝意外懷孕,家人喜出望外,而她想到自己的學生即將畢業,想到不能陪孩子們一起備戰中考,心中喜懮參半。懷孕以後身體發笨、妊娠反應強烈,可是她顧不得這些,一如既往的超負荷工作,幾次在班級暈倒。醫生建議她靜臥休養,學校給她放假讓她回家。可是她卻說:『現在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時期,如果換老師學生需要適應很長時期,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成績的!』那個冬天特別冷,教室的暖氣凍裂,水流到地上結了冰,師生在冰上上課,上十分鍾課孩子們就要活動一會兒以取暖,而曹桂芝還要抓緊學生活動的這段時間檢查學生的作業、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由於過度寒冷,她的手、腳都凍腫了,臉上也起了凍瘡。那天,她忍著腹痛堅持給學生上了四節課,終於臉色慘白,暈倒在講臺上。孩子們扶她起來時,鞋子和褲管裡滿是血,她流產了,還患上了冷空氣過敏癥,而她忍著失去孩子的悲痛,僅僅休息了六天,戴上圍巾口罩就回到學校上班。
曹桂芝任教導主任期間,兼任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照理,她不用再當班主任了,可師資不足,她毅然挑起了三重重擔。為了做好這三份工作,她早晨五點半就要到校印卷,安排班級工作,正常時間講課,科任課時間聽課、查課、檢查教案,晚上還要批作業備課、刻鋼板到深夜,平時還要參加教學研究、組織教學競賽、開展少先隊活動……。由於過度疲勞,她總會覺得頭暈,還會出現短暫的休克,校領導和老師們都勸她去檢查,她總是說:『沒時間,不礙事,一會就好了。』後來竟因疲勞過度而導致暫時性失明,必須入院休養一個月配合治療。她卻固執的開點兒藥,就跑回學校領著學生排練全民運動會上要出的團體操,校領導勸她歇一會,可不到五分鍾她又站在了指揮臺上。怕服藥會影響起床時間,她停藥兩天親自帶隊准時參加運動會,學校獲獎,大家歡呼雀躍的時候,發現她坐在那裡好久不動,她的腿失去知覺了,同志們把她抬到車子裡送回家,好些天纔治療好。
天道酬勤,盡管曹桂芝總是把榮譽讓給其它教師,各項成績還是紛至沓來。省級語文學科骨乾教師、市優秀教師,市優秀大隊輔導員、市教師職業道德先進個人、市語言文字先進個人、市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很早她就成了中學高級教師,她所指導的課曾經獲國家、省、市級獎勵,培養出一批批年輕骨乾教師,輸送走一個個成績優異的孩子,『好老師』的稱號在領導、學生和家長中口口相傳,她也從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為一所學校的領頭人。
攻堅克難的好校長
剛到特殊教育中心,曹桂芝著實嚇了一跳,學生是學齡兒童中的特殊群體,聾啞、智障、肢殘、自閉,生活不能自理、性情任意胡為、行為漫無邊際。然而,真正讓曹桂芝擔心的還是教學環境,教學設備落後,教室漏雨,牆體長毛,學生宿捨潮濕悶熱、食堂窄小破舊,衛生堪懮。面對這樣的狀況,曹桂芝感到了自己這個校長肩上擔子的份量。一定要改變環境!一定要讓學生和正常人一樣享受人生!她召開學校班子會和全體教師會,了解學生的情況,征求大家對學校建設的意見建議,號召大家為改善學校面貌獻計獻策,共同規劃學校美好的藍圖。她選擇的第一個突破口就是停用多年的教學樓衛生間。由於這個衛生間堵塞,孩子們要到離校百米外的外校如廁,老師要跟在左右,常常是左手拉著大的,右手拉著小的,肢體殘疾的孩子經常因為來不及走到廁所尿了褲子。她組織後勤人員和部分教師一起到衛生間通漏接管,還請來了有關技術人員做現場指導,忙了兩個禮拜天。當周一孩子們驚奇的發現上廁所不用出樓了,興奮的像拿到了聖誕禮物一樣,互相拍手,傳遞著彼此的快樂。
為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她動員自己的同學、親戚朋友和工作過的學校師生為孩子捐贈衣物。她東奔西走,四處求援。縣殘聯,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婦聯,縣團委、教育局,民營企業家等等,只要是她想到的能對殘病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單位個人,她都一一拜訪。特教中心悄然發生著變化,學生的被褥煥然一新了,毛巾、牙具、拖鞋等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整齊擺放;悶熱的宿捨,安裝了電扇,定期消毒;食堂更換了餐桌椅、餐櫃,配備了新餐具,一日三餐,營養搭配合理,免費供應。孩子們欣喜地在食堂用餐,用手語表達著『我們都喜歡這裡』。
她深刻認識到,作為特教學校用文化和精神武裝孩子的心靈最重要。為此,她把『團結博愛誠信奉獻』作為校訓,張貼在醒目的地方,把身殘志堅的殘疾人的榜樣張海迪、邰麗華、海倫凱勒等名人字畫張貼在走廊,把『自尊、自強、自信、自立』張貼在各教室,激勵大家要時刻發揚校訓精神,熱愛生活,努力向上。特教老師也許永遠無法享受桃李滿天下的幸福,但特教人就是要做澆灌鐵樹開花的人。為了教會這些特殊孩子生活能自理,曹校長組織教師搞教學改革,開發適合特教學生實際的校本課程,編寫了《生活語言》《生活數學》《手工技能》等校本教材。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觀刺激,大腦活動,培養他們心智和技能,她到市裡買來學具和模具海洋球、爬爬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把走廊和板報布置的色彩繽紛,用喜羊羊、美羊羊、小紅花等情景來教培智班的孩子數數、分類。開闢展示學生技能的空間—『我的巧手同樣可以放飛夢想』,展示學生的繪畫、十字繡和沙畫作品等等。教育局領導來檢查,簡直不敢相信在這半年來發生的變化:學校環境整潔、優雅、溫馨,教職員工積極、務實、上進,教學方式多樣、個性、有效,特教孩子樂觀、自信、幸福,特教中心成為了家長放心的校園,園丁辛勤澆灌的花園、特殊孩子喜愛的樂園。
無私奉獻的好媽媽
流產以後,曹桂芝再也沒有過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那份珍貴的母愛全部獻給了學生。而她願望就是讓每個孩子都取得自己最好的成績,讓每個孩子都不要掉隊。在普通學校任教時,一到周末她就給後進生補習功課,從來沒有向孩子們要過一分錢。班裡有過孤兒、單親家庭學生、還有過貧困和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每一個孩子提起她,都充滿感激。因為是曹老師經常把她們帶回家裡住,給她們洗澡,洗衣服,做可口的飯菜,讓她們感受家庭的溫暖和親人的呵護,小時候,她們是曹老師的學生,長大後,她們都成了曹老師的好朋友,彼此間的體貼和關愛勝似母親和孩子。
特教中心的學生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曹桂芝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們的生活起居。每到節假日,她都要由愛人陪著到學校給孩子們送水果,全部都是自掏腰包。每周,她要分批領所有孩子到浴池洗一次澡,培智班孩子上廁所,曹桂芝跟著擦屁股,換衛生巾。床亂了,她要幫忙疊好鋪平。孩子的衣服髒了,曹桂芝幫忙給換給洗,白天忙不完的晚上還要帶回家中做,這些孩子離不開老師的照顧,曹桂芝的日歷裡再一次沒有了休息日。
還記得曹桂芝病愈歸來,學生們在校門口排著長隊等候,手捧鮮花將她團團圍住,當孩子們親切的喊著『曹媽媽』,爭搶著和她擁抱,關切的詢問病情時,曹桂芝淚流滿面。只有看到這群孩子,她纔感覺最踏實,因為她全部的心思和愛意都在學生那裡,看到她們健康的成長,是曹桂芝最大的幸福。直到現在,教師節、母親節,曹桂芝的信箱總會被孩子們的祝福擠滿,一到過年,家裡的電話更是應接不暇,電話那端,一句句親切的『老媽,新年好!』『老媽,愛惜身體啊!』『老媽,想你了。』的問候,總會讓她心滿意足,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卻贏得了所有的學生的愛。
與人玫瑰,手有餘香。曹桂芝就這樣無悔的做著一個傳遞愛的使者,默默無聞的履行著做一名好老師的承諾,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平凡崗位上綻放著為人師者愛的光輝。特殊教育工作繁雜苦累,曹桂芝卻從沒想過離開,截稿前,她闌尾炎術後發炎,每天去醫院打針後都堅持上班,她說:『我不能躺在醫院裡浪費時間,為了我所衷愛的教育事業,為了這些特殊孩子的幸福,我一定要在特殊教育中心堅守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