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方正縣四項措施促進農民增收
2011-05-11 16:26:1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孔慶斌 記者 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1日訊(孔慶斌 記者孫曉銳)今年,方正縣將通過建設水稻現代化示范園區、提水擴稻、壯大龍頭企業、打造馳名品牌等項工作,努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業發展的又一次『革命』,促進農民增收。

  方正縣102萬畝耕地中,水田就有85萬畝。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技術優良,是全國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術發源地、全國大米原產地域保護標識縣份、全國富硒大米之鄉。然而要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依靠傳統經營方式,已經沒有了太大的前景。『必須在品質、品牌上做文章,在經營方式上求突破,提昇方正稻米產業,實現從水稻原糧加工大縣向稻米精深加工產品輸出大縣轉變,打造集約化優質稻米基地』方正縣委書記佟寶剛在今年的縣委全會上提出這一宏偉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方正縣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

  建園區,促進土地集約化

  大手筆、高起點規劃建設了哈爾濱•方正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一期總投資5500萬元。到2013年,園區面積力爭達到12萬畝。到2015年,初步形成集生產、試驗、示范、推廣等於一體的農業經濟帶。通過園區建設與發展,將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擴水稻,提高糧食產能

  方正縣在省、市的倡導下,積極實施『提水擴稻』工程,提出了『今年新增水稻6萬畝、三年建成百萬畝水田大縣』的奮斗目標。今年累計投入資金1950萬元,新建集中育苗棚區15個450棟,為農民新打大型灌溉機電井148眼,清淤躍進、雙龍等乾渠5條47公裡,新建團結等分水閘5處、移動泵站6處,改造小塘壩4座,修復水毀工程3處,壓攔河壩15座,維修提水站100座。8個鄉鎮40個村的『提水擴稻』工作全面完成。

  壯龍頭,形成產業化發展模式

  農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要走產業化之路。方正縣今年將發揮東方集團、五芳齋集團投資建設的稻米精深加工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推動稻米的精深加工,打造高端產品。同時拓展米糠、稻殼等稻米加工副產品的開發利用,生產米糠油、碳棒等產品,拉長稻米產業的鏈條,提高水稻產品的附加值。

  借鑒天門鄉利民綠色稻米專業合作社成功經驗,方正縣組織農民成立了富民糧食產銷專業合作社等1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使全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了82家。今年各專業合作社農民共簽訂水稻生產訂單42萬畝,其中:有機、富硒水稻訂單15萬畝,比上年增長37%,每斤訂單回收價高於市場價0.05元至0.2元,僅此一項可增加收入1950萬元。

  創名牌,打造全國馳名品牌

  2005年3月方正大米成為全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後,知名度和影響力與日俱增,特別是2010年先後在釣魚臺國賓館、西單文化廣場成功舉辦『方正大米』展銷發布會,使『方正大米』品牌價值迅速提昇,方正大米不但價格提高了20%左右,而且還供不應求。今年方正縣委縣政府決心進一步塑造方正大米知名品牌形象,全力推進認定『方正大米』為中國馳名商標工作。同時,加強水稻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質量監管和標識使用管理,進一步形成『方正大米』的名牌效應,從而提昇方正大米的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