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我省每年消耗食品添加劑百噸使用量位居全國前列
2011-05-12 09:54:1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12日訊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11年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實施方案,將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列為治理重點。我國納入國家標准的食品添加劑多達2300多種,它們多為化學制劑,卻是食品加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料。記者從省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工業協會了解到,每年我省消耗各種食品添加劑大約在一百噸左右,使用量位於全國前列。

  增香增色專賣街上應有盡有

  在哈爾濱道外區承德街上,80餘家銷售各種食品添加劑的商店使這裡成了添加劑一條街,據說這裡是省內銷售食品添加劑批發兼零售的最大集散地。

  記者以開飯店進貨為由,來到一家食品添加劑商店。店主聽說要開飯店,就極力推薦各種增香劑、飄香劑、辣椒精、大骨肉湯劑、各種肉精等,不下十幾種。店主說,這些食品添加劑在一些火鍋店、燒烤店用量很大,香氣很濃。看到記者的疑惑,店主表示,這些日子查得都比較嚴,產品都是正規的。另一位店主給記者推薦了15元一桶『香蘭素香精』,打開蓋後,冒出的香氣刺鼻。

  一家食品添加劑店主,聽說記者想開飯店,說有幾種添加劑是必須買的:嫩肉粉、松肉粉、雞汁復合調味料。『要想讓肉的味道再好一點,還有更好的添加劑,做出的肉又鮮又香,比使用嫩肉粉好多了。』這位店主補充道。

  記者在這條街上采訪時,整條街都充斥著刺鼻的氣味。在這裡,用來增香的牛肉膏、雞肉精、辣椒精等各種食品添加劑應有盡有。一些店主說,尤其到了夏季,燒烤店、火鍋店購買『辣椒精』、『牛肉膏』、『骨湯』等特別多。記者看到,這幾種產品的成分標注都十分模糊:以水、骨類提取物、天然香辛料、味精為主。

  記者按著推薦,買下了『豬肉粉末』香精,香氣不僅刺鼻子,而且也沒有標明什麼成分,包裝很簡陋。購買的近10種添加劑拿回辦公室,不大會工夫,辦公室內都飄滿異常濃郁的『肉香』,摸過這些東西後手上殘留的異味很難洗掉。有人聞過後還出現了頭暈、惡心等反應。

  記者仔細觀察買回來的食品添加劑,雖然各店主都聲稱自己出售的是正規產品,上面也有QS標志,但記者按著上面的QS編號在『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網』、『中國QS查詢網』上,根本無法查到。

  普通三餐日食二十餘種添加劑

  對於有著『重口味』的黑龍江人來說,一日三餐都希望吃到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在追求這個美食效果的時候,眾多的食品添加劑就不可避免地走進了我們的腸胃。

  記者在對哈爾濱市20名市民隨機采訪,發現多數人一天三餐至少要吃進去20餘種食品添加劑,這和網上公布的結果相近。如果在外就餐或購買半成品食品,食品添加劑就會攝入更多。

  如早餐:奶酪+面包+果醬+牛奶,這四種食物中大約有12種食品添加劑。奶酪中有檸檬酸鈉、六偏磷酸鈉、山梨酸、食用香精、β-胡蘿卜素;面包中有酵母、改良劑(淀粉、維生素C、淀粉?)、丙酸鈣;果醬中有檸檬酸、果膠。

  午餐:蠔油蘑菇+烤牛肉+米飯,這三種食物也含有大約12種添加劑。蠔油中有谷氨酸鈉、羥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黃原膠、焦糖色、檸檬酸、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甜菊糖?。烤肉醬中含有谷氨酸鈉、黃原膠、檸檬酸。

  晚餐:青椒炒肉+麻婆豆腐+菠菜海帶湯,使用的醬油、雞精、味精等調味品和麻婆豆腐調料中,大概含有7種添加劑。

  當然,人們不必為此恐慌,省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工業協會秘書長車朝日介紹,只要購買的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標准,是嚴格按劑量添加的,人們食用後是不會造成不良後果。

  那麼,我們日常所食用的食品添加劑是否都在國標控制之內呢?

  想放就放在飯店和散裝食品中難控

  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張華江副教授說,從科學角度說,食品添加劑正規用量都很小,使用時有嚴格限定。如果將食品添加劑用量超標、混合不勻或使用品種不合適等,會給食品帶來很多隱患。比如檸檬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偶氮類酸性染料,主要用作於食品、飲料、醫藥和日用化妝品的著色劑,在食品中添加量一般不能超過0.20g/kg,但檸檬黃如果長期攝入過多會造成焦慮、偏頭痛、懮郁癥、視覺模糊、哮喘、發癢、四肢無力、蕁麻疹、窒息感等癥狀,甚至可引起慢性中毒、畸形甚至可能致癌。

  記者在哈爾濱承德街一家專營飲品添加劑的商店內,看到櫃臺上擺放著顏色鮮艷的各種勾兌劑,柚子、芒果、草莓飲料,這些均可以用添加劑勾兌出來。商家稱,各種果味的飲料都可以勾兌,至於用量多少那就是使用者看著弄了,『想顏色亮一些,就多放一些色素,想讓香氣濃一些,就多放香料。』

  在這裡,記者說自己要開蛋糕店,諮詢如何使用奶香增味。店主說:『產品上有說明,按0.2%~2%配比就可以。不過,你想多放些,這個我們管不著,超過2%也不會咋樣吧?』記者手中的一瓶『鮮奶香精』,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香味增效物、植物精油、天然香子蘭,店主說,很多有奶香味的食品就是放這個做出來的。前來購買奶香香精類食品添加劑的,多為餐飲店、糕點食品廠等個體小作坊。

  張文革在哈市經營一家餐館,已經有二三十年了,他告訴記者,食品添加劑在各個飯店都使用,只是使用多少而已,而這完全要靠廚師在制作過程中的『手感』。比如飄香油、羊肉膏等,許多燒烤攤販都知道這些是讓燒烤『香飄萬裡』的秘訣。以飄香油為例,一瓶油二三十元,按千分之一的比例兌到燒烤用的油裡,抹上以後烤,香味就濃。如果燒烤油本身質量不好,就可以多放一點兒飄香油。

  自己動手掌握一點健康用餐常識

  省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工業協會秘書長車朝日介紹,食品添加劑世界各國都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本身並不可怕,令人擔懮的是,一些飯店和食品加工作坊不按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可又無法監查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在還沒有一個部門對餐飲業中是否使用過量食品添加劑進行過專項檢查。經營飯店的張文革告訴記者,前幾天,衛生管理部門去飯店進行了檢查,可是並沒有檢查菜品使用添加劑的情況,只是對廚房衛生、服務員的健康許可證等進行了檢查。在張文革記憶中,每次有食品中毒事件發生,相關部門纔對用料進行化檢。

  東北農大張華江教授認為,出現這種監管的空白,是國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劑管理規范的時候,沒有把餐飲食品納入應用范圍當中。沒有要求這些無包裝產品制定嚴格的食品標簽,沒有要求這些產品說明其中到底添加了什麼、加了多少、主要成分是什麼。監管部門缺乏監督管理的依據,生產企業也沒有准確的規則需要嚴守。

  面對目前的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狀況,市民應該如何應對?

  一位廚師支招,如果經常去飯店,點菜盡量不點『杭椒牛柳、水煮魚、水晶蝦仁、蒜香排骨』這四道菜,因為這些菜大量用添加劑的可能性很高。顏色太『漂亮』的菜勿點,十有八九是染色劑染的。盡量少去那些一進門就香氣逼人的火鍋店,一上桌就香氣四溢的火鍋,絕大部分可能就是被加了增香劑。口感太軟的肉很可能加了嫩肉粉,家裡廚房是做不出來的。

  飲食專家建議,要避免飲食太單一。哈爾濱人喜吃面包,而如今市面上的面包中食品添加劑品種較多,如面粉改良劑、乳化劑、防腐劑、色素、香精等多達十幾種。吃飯經常變換花樣,可少攝入單一成分的食品添加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購買新鮮食品原料,多花些時間親自動手做飯,可享受食品的天然特性,還能攝取更平衡的營養成分。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