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踏上 『後停伐時代』轉型路
2011-05-13 08:18: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繼財 秦玉文 張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13日訊 因林而生、因林而興,60多年裡,伊春一直『以木為生』,直到去年,『木』字產業鏈,依然支橕著該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今年初,國家啟動《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規劃》,為更好保護生態、加快轉型,伊春以極大勇氣,主動停止森林主伐。

  在這『非生即死』的關頭,伊春能否平穩過渡、浴火重生,令人矚目。

  停伐之年懮喜參半

  按國家批復,今年,伊春將全面停止森林主伐100萬立方米。按上年指標計算,停伐後,全市林業企業將直接減少木材銷售收入7.18億元、減提育林基金8641萬元,導致年產值20.1億元的林產工業和年產量5.6億袋的食用菌生產原料吃緊,使8萬人的就業及收入受到影響。

  今年首季,伊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6億元,同比增長0.2%,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9.8個百分點,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1.8個百分點,排全省倒數第一。因原料供應短缺,鋸材加工廠點開始陸續停產,當儲存原料用盡時,全市80%的鋸材加工廠點將徹底下馬。

  但是,在一些指標下降同時,也有若乾指標呈增長態勢。今年首季,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1億元,盡管統計口徑調整,仍同比增長23.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5個百分點;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8億元,同比增長158.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11.2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增長53.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7.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位。

  『預防功』見成效

  在停止森林主伐100萬立方米、拉動GDP下行13.7個百分點的情況下,伊春能夠實現今年首季正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8%、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8.7%、家具業增長12.8%,實屬不易。這些數字說明,伊春采取的提早應對措施見到成效。

  2007年,伊春正式向國家提出申請,全面停止森林主伐。隨後幾年,該市持續為應對停伐打『提前量』、做『預防功』、設『減震器』、安『降壓閥』,力求停伐後林區經濟能『軟著陸』。在思想上早預防,反復在全市進行停伐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交資源底,算發展賬,引導人們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同時組織廣大乾部外出學習轉型發展成功經驗,說明國家相關利好政策,讓乾部職工在心理上做好應對停伐准備,堅定轉型發展信心。在產業承接上早預防,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綠色能源、森林食品、冶金、建材及礦產開發等產業,到去年,接續替代產業實現增加值已達86.4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2.7%。在林產工業延續方式上早預防,對林產工業進行了全面調整,對以消耗原料為生的粗加工、小規模、低利稅加工廠點進行淘汰,此時陸續停產的鋸材加工廠點,正是伊春要重點淘汰的企業,而對產業鏈長、輻射面廣、帶動力大的木制品精深加工企業,則以其為核心,幫助組建成大的企業集團,同時抓好木材伐根的開發利用,將20年內遺棄在林中的伐根重新利用起來,發展木片和木制工藝品,每年可為林產工業提供20萬立方米的原料。

  在財源保障上早預防,出臺了《伊春市基本建設投資項目政府非稅收入征收辦法》,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基本建設投資項目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收入等,實行一站式集中收繳,一季度,全市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13.2%,基金收入增長412.2%;加大土地出讓金契稅征收工作力度,一季度,土地出讓金契稅同比增長87.6%;加強支出管理,以壓縮『三公支出』為帶動,從一滴油、一度電、一張紙管起,切實強化『節約型機關』建設。在保持穩定上早預防,對停伐後新產生的下崗失業人員,力爭通過森林撫育、管護經營、發展林下經濟、全民創業、企業吸納、對俄木材采伐及加工業勞務輸出、開發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一季度,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8%,低於全省平均水平0.42個百分點;進一步強化社會保障工作,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已達68%,城鎮醫療保險覆蓋面已達91%,有效解決了林區職工群眾的後顧之懮。

  從『林業經濟』邁向『林區經濟『

  伊春替代產業長期不能壯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伸手即來的資源可享用,應該是主要原因。然而,停伐後的伊春,就只能轉變觀念、振作精神、背水一戰了。

  在發展視野上,『林業經濟』被『林區經濟』取代,過去是『目之所及,唯有森林』,現在是『目之所及,山、水、林、風、空氣、生態環境、林下空間、林副資源、地下礦產乃至森林文化,均可為我所用』。於是,在產業項目的謀劃上,伊春的思維更活躍、視野更寬廣。『十二五』期間,伊春將依托資源和生態優勢,圍繞建立生態主導型經濟,重點發展冶金建材和礦產開發業、綠色能源業、木制品精深加工業、紡織釀酒業、森林食品業、北藥業、森林生態旅游業及新興產業,遵循『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原則,決心走出一條由林木經濟向林區經濟轉變之路。

  在發展理念上,由單純賣『原』字號產品,向賣綠色、環境、生態、健康、文化、精品轉變;由高消耗、短鏈條、低產出、低附加值,向低消耗、長鏈條、高產出、高附加值轉變。以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林區的『科學發展、綠色崛起』。

  在發展主體上,不再是國有林業企業包打天下,林業局已開始由生產向經營、由管理向服務轉變;林業職工也由生產工人變為全民創業主體和林區市場經濟主體,林區發展活力大增,發展基礎更加牢固。

  在發展途徑上,由自身積累式發展向借外力建項目轉變。『十二五』期間,伊春計劃年引資200億元,5年引資1000億;謀劃建設重大項目85個,投資達1775億元。今年,全市共安排市級重點項目74個,年計劃投資190.7億元。在重點推進的大項目中,鹿鳴鉬礦開發項目總投資達100億元,達產後年實現增加值將達42億元;西鋼擴能改造項目,將使產能達到1000萬噸,年增加值達到52億元。除此,還有浩水年產500萬噸水泥生產線改擴建項目、西林區8萬噸鉛冶煉項目、500萬千瓦風電場建設及風電設備制造項目等。正在推進建設的特大項目,將有力地拉動伊春經濟的轉型發展。同時,該市正加緊創建鐵力市、嘉蔭縣和伊春區3個省級工業園區,以實現項目的落地孵化和集聚發展。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