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雙鴨山5月13日訊 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23.3億元,是『十五』末的1.2倍,年均增長23%,增速居全省第4位,四煤城第2位。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76.9億元,較『十五』末增加136.6億元,增長了97%,年均增長19%,增幅居全省首位,是我市歷史上信貸投放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
金融生態建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直接關系著我市地方經濟建設的步伐。『十一五』期間,我市銀政企密切合作,開拓創新,有效搭建誠信建設、政策傳導、項目對接、監督檢查四個平臺,金融生態建設步步為『贏』,取得顯著成效。
搭建『誠信雙鴨山』建設平臺。市委、市政府制定頒布『誠信雙鴨山』建設總方案,出臺了協助金融部門維護債權的有力措施,對逃廢債行為不僅予以媒體曝光,由公檢法部門協助清收,將誠實信用納入了乾部選拔標准中。同時,制定了《優秀行(社)、行長(主任)評選辦法》,設定六大考核指標,按年度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貢獻突出和自身效益同步增長的金融機構予以重獎。一個以政府為主導、基層央行、銀監局、金融部門為中堅、社會各界參與的金融生態建設工作格局已經形成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搭建貨幣政策傳導平臺。我市建立了政研室、發改委、統計局、人民銀行、銀監局、財稅等15家部門共同參加的宏觀經濟分析和信息共享機制。人民銀行利用行長聯席會、政策調整發布會、制定窗口指導意見、在《雙鴨山日報》開設金融專欄、舉辦各類宣傳和諮詢等多種形式,將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在第一時間內向地方黨政、金融部門和社會公眾傳導,提高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公眾對政策變化的應變能力,有效提高了政府決策、產業規劃和國家調控政策的協調性與適應性。
搭建銀政企項目對接資金支持平臺。我市連續8年組織召開銀政企項目會議,篩選推介重點企業和建設項目近300個,促成金融機構向194個項目貸款240億元,項目簽約率達61%,有力支持了建龍鋼鐵、建龍化工、大唐熱電、雙電三期等項目建設的達成投產,新培育了一批拉動經濟增長的龍頭骨乾企業。同時,為提高農村信用社支農能力,人民銀行先後申請投放支農再貸款28億元,為轄區糧食生產連續8年大豐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搭建監督檢查平臺。人民銀行和銀監局按照各自的職能分工,不斷健全工作體系、及時采集數據、強化監測分析、加大檢查力度,抓好預警警示、制定處置預案,有效維護了轄區金融穩定。
在銀政企的密切合作和緊密配合下,我市金融生態建設連獲殊榮。2008年,我市被評選為第三屆中國金融生態城市,是我省繼哈爾濱、大慶後第三個跨入金融生態的城市。2009年,在人民大會堂『中國經濟發展論壇』上又榮獲『2009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2010年又榮登『中國十佳投資創業城市』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