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19日訊 今年是我省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突破、總產登上千億斤臺階後的第一個生產季。糧食大省能否不負眾望繼續輝煌,眾人矚目。春耕時節,記者深入各縣市鄉村,親歷春耕春播現場。從西部齊齊哈爾,到東部的雞西、佳木斯,足跡遍布各大糧食主產區。近半個月的走訪,一幅全新的龍江現代化大農業春耕圖深深印在記者腦中,化作一個令人欣慰的感慨——以往一家一戶忙春耕的場景漸行漸遠了。
種地不親躬 『鐵牛』來代勞
本以為農忙時節農民們會在田間勞作,但記者發現,許多地方田裡的機器比人多。
在克山縣西聯鄉東合村,一望無際的農田裡,只見數臺大型播種機往來穿梭,少見農民身影。
『准備就緒,可以開動!』在東合村一處大豆播種現場,機械技術員劉思泉手持對講機向播種機駕駛員發出指令。『收到!』對講機中傳來清晰的回復。話音剛落,11行氣吹式精密播種機隨即開動。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播種機身後出現一行行整齊的耕壟。大型鎮壓器緊隨其後,將剛剛播完的大豆壟壓緊壓實。
『大型播種機不但播種速度快,節省播種流程,最重要的是保質保量。』劉思泉指著剛剛播完的地塊對記者說:『你看,這大豆種子播得精准不說,還直接對種子進行了深度施肥。』
『伴隨農機化的發展,近年來我省機械播種面積增加非常快。由於政府有補貼,這種生產方式的改變,農民非常認可。』隨行的省農委生產處副處長李穎波向記者介紹道,為把作物種在高產期,我省大部分地區都連續作業,歇人不歇機,一臺機器每天能播800畝以上;還有許多縣市直接將加油車開進田間地頭,並配備運送種子和化肥的卡車,大大加快了播種進度,一個縣的大田,往往三五天就全部播完。
來自省農委的數字印證了這一觀點。據粗略統計,截至5月18日,全省大田播種已完成97%,幾近尾聲。其中機械播種比例高達90%以上,大豆、小麥幾乎全部實現了機械播種。李穎波說,『不僅春播的機械化率迅速提高,從播種到收獲,農民基本不用「插手」,整地、播種、中耕、收獲全部由「鐵牛」代勞。』
加入合作社 春耕更省心
和大農機馳騁田間相呼應的是春耕中另一個顯著變化——習慣了『單打獨斗』的農民,以合作社的形式又『走到一起』了。
依安是我省西部有名的糧食主產縣。在依安縣新興鄉東容村水稻育秧大棚小區內,記者看到技術員劉國峰正忙著掀開棚膜,為秧苗放風。走進育秧大棚內,一股沁人心脾的稻香撲面而來,大棚內一掌多高的水稻秧苗郁郁蔥蔥。還沒有到水稻成熟季節,何來稻香?劉國峰為記者揭開了謎底,原來這是合作社聘請專家根據當地氣候特點為社員精心挑選的水稻品種——綏粳4號,不僅氣味香、口感好,市場售價也高,每公斤14元,非常暢銷。
劉國峰說,從去秋開始,合作社就開始謀劃今年的春耕生產。春節一過,合作社為社員統一采購稻種70多噸,並在3月中旬將全部種子化肥等農資准備充足。合作社的232棟水稻育秧大棚,能保障全村17000畝水田秧苗供應還有富餘。
去年,東榮村為改變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局面,村民們自願發起組建了綠洲生態水稻生產專業合作社。對土地進行規模經營,在農業生產中加大先進農機農藝結合力度。經過一年多發展,合作社現已吸納社員306戶,整合土地1.5萬畝。以合作社為依托,東榮村水稻生產實現了統一購進物資、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的『五統一』。僅種植水稻一項,全村人均純收入就達到4000元以上。
加入合作社不但節省資金,還能增加產量,最重要的是不操心。目前,全省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7245個。感受到了規模化種植和統一管理好處的農民們,加入合作社的熱情越來越高。
場縣共建『火』 種地高科技
GPS導航整地、智能化浸種催芽、毯式育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這些看似與農業不搭界的精密儀器和高新技術,經過場縣共建的催化和現代農技推廣,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的常態。在虎林市,記者看到這裡的春耕生產標准已經和農場的高標准現代化看齊。
在楊崗鎮與雲山農場共建的農業科技園區內,操作員張繼剛通過大型浸種催芽機控制著水稻催芽中心內32個催芽箱的各項指標參數,並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實時觀察催芽箱內的動態變化。張繼剛對記者說,現在只要通過電腦和屏幕,按動操作臺上的按鈕,就可完成溫室內每個浸催箱體的檢測和監控。通過智能化催芽,可提前7天育苗,搶奪積溫200度,實現畝增產150公斤,現在農戶們都爭相到這裡催芽育苗。
『農墾機械力量強,標准化生產水平高,無論是旱田還是水田,生產技術標准都要優於農村。』虎林市農業局局長肖培武對記者說,為了在春耕生產中應用農場管理理念和技術優勢,虎林市今年與域內農墾六大農場、兩個森工企業實行了場縣共建,農場對地方代耕代播代育作業總面積達153萬畝。肖培武說,農場不但為農村提供生產物資和農業機械支持,還開展全程技術指導。
不僅是虎林,這樣的合作遍布全省。記者從省農委了解到,近幾年,通過深入推進場縣共建,我省農墾與農村之間的合作不斷加強,帶動和促進全省農業生產力水平迅速提昇。目前,農墾總局有98個農場與59個縣(市、區)開展了場縣合作。僅今年春耕期間,農墾大機械到農村代耕代播代育的作業面積就達到1500萬畝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