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23日訊 『你的信用卡涉嫌販毒……』近年來,我省居民頻頻遭遇電信詐騙。記者從省公安廳了解到,在電信詐騙案中,70%以上的受害者為女性,超過70%的受害者為中老年人。22日,警方向居民傳授防騙絕招: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典型案例:
一個電話『轉』走197萬
今年3月29日8時許,哈爾濱市民姚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南崗區法院的工作人員。對方說姚某名下的一張招商銀行卡涉嫌跨國洗錢、販毒案,要凍結其所有銀行賬戶。
在交涉中,對方詳細了解了姚某的情況,並稱要為其進行資金合法公證,要求姚某將所有資金(含存款及國債等)197萬元轉入她幾年前開立的一張銀行卡上,姚某按對方的要求進行了操作。次日,姚某查詢賬戶,發現賬戶內僅剩363.06元。
警方提示:我省常見七類電信詐騙
近年,電信詐騙有假冒政法乾警、企業高管的脅迫型,也有虛構『中獎』、『退費退稅』的利誘型,還有謊稱親友車禍、遇難的避險型,以及官員受賄、生活越軌的恐嚇型。據統計,出現在我省的電信詐騙主要有冒充政法人員、虛構中獎信息、告急匯款、網絡炒股、小額貸款、盜用QQ號、購物等七類詐騙手段。
警方提醒市民,司法機關辦案時一般不會通過電話做筆錄,也不會在未出示相關身份證明的情況下,要求市民提供銀行卡賬號等隱私資料。儲戶、銀行卡用戶應記住自己賬戶、銀行卡開戶銀行的固定客服電話,如遇類似電信詐騙情況,可掛斷電話,撥打對應銀行固定客服電話查詢。
防騙絕招:
不輕信不透露
不轉賬
不輕信: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信息,無論詐騙分子是花言巧語,還是威脅利誘,都不要輕易相信。要及時掛掉電話,不回復短信,不給詐騙分子進一步布設圈套的機會,不要因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違法短信的誘惑。
不透露:無論什麼情況,都不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如有疑問,可撥打110求助諮詢,或向親戚、朋友、同事核實。
不轉賬:學習、了解銀行卡常識,絕對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公司財務人員和經常有資金往來的人群,在匯款、轉賬前要再三核實對方的賬戶,不要讓詐騙分子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