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發布生態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倡議
2011-05-25 08:55:16 來源:伊春日報  作者:本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一個區域乃至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嚴重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城市作為解決城市矛盾問題的新模式,正在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時代潮流和必然趨勢。

  當前,舉國上下正在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落實『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為探索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新模式,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5月20日,中國生態學學會、中國林科院、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分會、中國林學會城市森林分會、黑龍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在伊春共同舉辦了以『建設生態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為主題的『生態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國內部分城市的代表與專家學者一起,共謀中國生態城市建設大計。為了切實推動我國生態城市建設,與會代表向全國城市發出如下倡議:

  一、注重理念創新,提昇生態意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理念,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城市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在全社會大力普及生態知識,提高公眾生態意識,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導人們自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生態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注重管理創新,完善規劃體系。按照生態城市建設理論,統籌協調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要素,建立合理的城市建設目標體系,強化城市的生態功能。把城市、區域和國家不同層次的規劃統籌結合,明確建設重點領域,建立全面協調的城市發展規劃體系。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建立高效的調控和管理體系。

  三、注重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後勁。遵循自然規律、經濟發展規律,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市場潛力、技術和人纔潛力,發揮區域優勢,以技術進步帶動發展方式的轉變,不斷提昇發展後勁。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入手,大力推廣低碳技術,發展循環經濟,改造和發展優勢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注重交流合作,實現互補共贏。應城市之間要加強交流與合作,要共同搭建通暢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建立良好的長效合作機制,在尊重自然稟賦多樣性、地域文化多元性和區域差異性的前提下,加強城市與區域間的分工與合作,相互學習、借鑒和推廣生態城建設管理經驗與可行模式,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五、注重政策引導,健全評價機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中,要把生態城市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生態城市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環境。要統籌兼顧經濟發展、生態良好和社會進步等多方面目標,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態城市建設監督評價體系,樹立綠色政績觀,逐步實行綠色GDP核算,讓績效考核成為生態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

  21世紀是人類由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世紀。生態城市建設的藍圖讓我們看到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奮斗,使更多繁榮和諧的生態城市在中國大地上不斷湧現。

  生態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全體代表

  2011年5月20日於伊春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