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訊 聽說記者是裝修公司的,原來要價每平方米219元的竹地板立馬降至130元,8.8折的瓷磚6.5折就能談妥。24日,記者先後以普通百姓和家裝公司的『雙重身份』對海城街、太古街等裝飾材料市場暗訪發現,商家對消費者和裝修公司給出的報價差價明顯,預留給裝修公司的回扣已成行規,回扣更是驚人。
消費者購買商家也讓利
昨天10時15分許,在南崗區海城品牌裝飾廣場負一層55號一家經營竹地板的店鋪,銷售員見記者登門立刻迎上來。見記者盯著一款標價為每平方米219元的竹地板,銷售員介紹說,該店銷售的都是來自江西的竹地板,質量好又環保。記者問該款地板最低可讓價到多少,對方表示每平方米140多元是最低,不能再低了。
隨後,記者來到同樓層99—100號的另一家店鋪。這家店鋪以經營實木地板和復合地板為主,見記者『看中』了一款標價為每平方米138元的白色復合地板,銷售員表示,該款地板是環保材料,折價後每平方米76元。記者一再砍價,銷售員說:『最低可讓到每平方米72元,負責運輸、安裝……』
13時許,道外區太古街674號『富家兄弟』。該店主營衛浴潔具,約4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店內擺滿了一排排的馬桶、手盆,牆上掛著各式水龍頭。記者表示要買直衝的馬桶,女售貨員向記者推薦兩款標價分別為1415元和915元的直衝馬桶。記者問其最低價,女銷售員說:『最低950元和580元,不能再低了。』
在太古街616號『瑪緹瓷磚』體驗館,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全場瓷磚8.8折。』
裝飾公司拿貨還能再降
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砍價結果如此,那麼,記者以『家裝公司』的身份出現,商家又能給出多大的優惠呢?
海城品牌裝飾廣場負一層55號經營竹地板的那家店鋪,聽說記者是家裝公司的,銷售員立即將『最低140多元』的竹地板降為每平方米130元,還一再表示:『如果帶客戶來,最好事先取得聯系,按「最低價」你們定實際售價,多出的全部給你們……』
還是同樓層99—100號店鋪。女售貨員對『家裝公司』的記者表示價格還能優惠,標價每平方米138元的白色復合地板最低可到70元。記者如帶著客戶過來,她會『咬定』每平方米80元的最低價。
『富家兄弟』的女銷售員也表示,兩款直衝馬桶給消費者『最低價』950元和580元,可讓到780元和450元。記者帶客戶來最好聯系一下,談價時她好『配合』。
記者向『瑪緹瓷磚』體驗館銷售人員表明『家裝公司』的身份,一樓一自稱是經理的人表示,瓷磚可6.5折拿貨,如果長期合作還能優惠。
建材『回扣』已成潛規則
哈市家裝協會秘書長張雁生告訴記者,收『回扣』是家裝建材銷售行業公開的潛規則。目前家裝建材銷售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店面銷售,一類為家裝設計員推薦,後者的銷售量明顯高於前者。許多家裝設計人員會向僱主推薦一些價格較高的建材,或是先入為主,直接在裝修設計圖上畫出來。一旦這些建材被僱主采用,設計員便會理所當然地向銷售店鋪索要回扣,而商家也會『配合』設計員,將所選建材的價格定高一些,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建材中以瓷磚和地板的回扣最高,以記者暗訪為例,記者以正常顧客身份購買瓷磚時,商家給出的價格是8.8折,但當記者『變身』為裝修公司後,價格直降到6.5折,即使這樣商家還是有利可圖。據他了解,瓷磚成本一般都在價格的兩折左右,商家給記者的所謂『最低折』也不是最低。
外行的老百姓並不熟悉裝修市場情況,建材銷售商也離不開家裝設計師的推薦,因此銷售商與家裝公司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消費者無論自己購買主材或委托家裝公司購買主材,都是吃虧佔不到便宜。目前,這種利益共同體的『回扣』現象已形成惡性循環,並很難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