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5日訊 春耕以來,佳木斯有9萬多臺(套)各種農機具參與整地、播種、插秧,勾勒出了一幅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的春耕圖。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組成7個督導組,深入各縣(市)區檢查督導春耕,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將春耕作為第一工作要務,也成立了備春耕督導檢查組,深入到鄉鎮村屯,指導春耕生產,抓好水稻扣棚育秧、春季整地等工作。
結合『千萬畝、百億斤』水稻發展規劃,本著調高糧食產量,調高種植效益的原則,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今年,全市計劃播種面積1887.6萬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預計達到574.15萬畝,較上年增加128.93萬畝;玉米播種面積預計達到527.14萬畝,較上年增加58.55萬畝;大豆播種面積626.33萬畝,較上年減少209.82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04.49萬畝,落實蔬菜播種面積56.75萬畝,比上年增加27.95萬畝。今年,全市水稻育秧大棚棟數達到94925棟,較去年增加33400棟,增加比例達到54%;春耕期間種植業投入資金50.1億元,較上年增加15.28億元,增加比例達44%;農民新購置農機3500臺套,並繼續增建千萬元以上農機合作社。
組織開展了向農戶送政策、送科技活動。去冬今春以來,全市共舉辦科技大集38次,發放各類科技書籍和技術資料15.4萬冊(份),舉辦廣播電視講座235期,培訓農民40.2萬餘人次,培訓專業技術乾部900餘人次,鄉村乾部2370人次。進入4月,該市利用省委組織部系統開展的農村黨員乾部素質提昇活動,開展科技培訓服務,4月21日在全省全程直播的佳木斯市利用3G卡開展網上田間現場培訓活動,開創了我省『網上田間現場培訓』的先河。目前,全市各級科技園區達到850餘個,新建水稻智能化育秧小區15個,育秧面積達45.9萬平方米,園區面積達到百萬畝以上,輻射帶動面積達到千萬畝以上。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術、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大豆大壟密植栽培技術為重點的20餘項農業生產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