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5月26日訊 記者近日在我市多家醫療機構采訪發現,自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來,護士形象出新,不僅賦予『白衣天使』這個職業以新的內涵,更提昇了服務患者的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1家二級以上醫院的87個病區開展了此項服務。在我市衛生工作者的心中,醫改就像一場戰役,而優質護理服務是這場戰役的開場,開場戲唱好了,深層次的流程和機制改變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轉變護理模式 做細每個環節
『清水流,小魚游,來到骨一忘懮愁;冬風吹,雪花飛,骨一溫情笑微微……』這是記者在市第一醫院骨一科病房的患者意見簿上看到一段留言。患者張冬梅去年因車禍導致腿骨折,住院期間護士們如同親人一樣照顧她,讓她也把整整29頁的感動話語留給了醫護人員。
骨一科整潔的病房和『白衣天使』的微笑,著實讓人心生暖意。護士長孫海鷹儼然把管理病房當成『家務事』來做,從患者入院、出院的調查登記,到患者每天的起居、飲食、康復和心理溝通,她和護士們都一一記在心裡,她們用一言一行見證了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從主動服務到感動服務的昇華。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需要做到護理每個患者都細致入微。這句話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難的是面對眾多病情各異的患者,『白衣天使』們的服務熱情始終不變,唯一在變的是不斷完善的工作方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開展,使各醫院主動轉變護理服務模式,把傳統功能制護理向責任制整體護理轉變,為患者提供了全面、全程和連續的護理服務。
人性化護理 彰顯天使本色
很多人都知道護理工作的艱辛,然而在市第七醫院感染三科,護理工作更是難上加難,『白衣天使』們雖然每天都要與傳染病人近距離接觸,但卻從未有過怨言。
由於專科特點,與傳染病人接觸需要有一定的護理經驗。護士長曹暢從來都是衝在最前。前不久,一名男性艾滋病患者住院後,情緒極其不穩定。該患者雖然生活能自理,但卻躺在床上不動。為了穩定其情緒,護士長曹暢每頓飯都一口口地喂,為他更換衣物、床單,洗手、洗腳。對於他的每一次無理取鬧,都心平氣和面對,並耐心與之交流,平日裡還經常給他帶來衣服和水果,慢慢地該患者的『凶氣』沒了,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刻留下了感激的淚水。
自我市二級以上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以來,每個醫療機構的示范病房裡處處可見親情般護理的溫馨場景。給患者洗臉、洗頭、泡腳、擦身、床單整理等這些工作過去主要由護工和家屬配合護士做,如今都由護士來做。特別是對於不能自理的患者,全部護理工作都由護理人員完成;對生活能部分自理的患者,由護理人員協助照顧,鼓勵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從而增強患者的生活自信心,促進康復。
全程護理 提昇滿意度
市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是個專科性比較強的科室,為了進一步提高護士團隊的業務素質,科主任多次在科內組織學習講課,讓護士對內分泌科疾病有更加深刻准確的掌握。內科監護病區的責任護理組組長劉艷茹則是首當其衝,身體力行,不但組織護士進行業務學習,更是親自檢查、示范指導護士工作,每天上班前都把護士召集在一起,總結前面工作的不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根據工作要求隨時調整人員班次,做到工作量均衡。自『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實施以來,已建立20個優質服務示范病房,佔臨床科室60%,患者滿意度上昇到了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