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觀看野生東北虎幼虎標本。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東北網5月26日訊 (岳中彬 記者 孫曉銳)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六一』國際兒童節,26日上午,在黑龍江省博物館一樓陽光大廳內,舉行了館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二十一《王者歸來——野生東北虎幼虎標本特展》展覽開幕式。展覽向觀眾展示了由省博物館接受捐贈並全程公開展示剝制完成後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北虎幼虎標本。
本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北虎幼虎標本於3月17日正式開始剝制,到制作完成展出整體耗時近三個月時間。同時本次標本還采用了數項全新的標本制作方法,幽蘭技術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應用,通過幽蘭處理的標本抗腐蝕性高,保存周期更加長久,也更加的環保,對人體無害,也開創了幽蘭技術在黑龍江省應用的先河。並采用毛皮熟皮鞣制技術,以讓標本適應北方秋冬的寒冷氣候,杜絕了標本表面失水開裂現象,也讓東北虎幼虎標本顯得更加栩栩如生。
這只野生東北幼虎從死亡到進行標本制作,間隔長達1年之久,期間一直在低溫冷櫃中保存,使得其體內的水分部分流失,肌肉組織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現象,體重也從28.5公斤下降到20公斤,針對於這種情況,省博物館專業技術人員對幼虎的骨骼進行了詳細的測量,然後查閱了相關的參考文獻,結合幼虎的生長環境、性別、年齡,最後利用各項數據在電腦上繪制合成出幼虎生前的生態模擬三維立體模型,並據此采用玻璃鋼和石膏制作假體,縮小了制作過程的局限性,提高標本參數的准確度,增加了科技融入量。
除了本次展示的野生東北虎幼虎皮毛剝制標本和部分東北虎內髒液浸標本以外,省博物館的專業工作人員還在有限的時間制作了東北虎全身骨架標本一具。由於東北虎骨骼標本制作及裝架過程復雜,制作工藝中的脫脂、漂白等工藝流程需要長時間處理,東北虎幼虎全身骨骼標本待制作完全結束後,擇日展出。
省博物館希望通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北虎幼虎標本的成功剝制和展出,呼吁社會、呼吁大眾,關注動物、關注自然、關注生命,讓更多的人、更多的機構一同參與到東北虎的保護工作中、用自身的行動去守衛自然、捍衛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