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日訊 多年來,大興安嶺塔爾根林場以人口最少、規模最小、資源最差的『三個最』著稱。
可就在2009年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塔爾根林場將劣勢變為優勢,自營經濟總產值實現98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來的6000元增加到8000元。實現了2009年~2010年度政治經濟考核綜合成績位居全區第三的突破。
這組數字及變化同規模較大林場相比也許顯得微乎其微,然而,僅用近一年時間帶來這變化背後的艱辛,只有親歷者—塔爾根林場場長倪喜文纔能真正體味到。
2009年3月,從事近20年黨務工作的倪喜文帶著組織上的信任和重托,就任塔爾根林場黨委副書記、林場場長。歷史給予強者的機會,往往都蘊含著挑戰。上任時,他面對的不是『花團錦簇』的祥和景象,而是班子配備缺少書記、工作作風渙散、面臨體制改革和人心不穩的『嚴酷』現實。人是第一生產力,班子建設更是推動發展的『靈魂』和『核心』。基於這樣的認識,上任之初,倪喜文借助黨務工作的經驗,從調動人的積極性、轉變工作作風抓起,對班子及乾部職工提出了『單項工作爭上游、整體工作上水平』要求。
在2009年~2010年度工作考核中,取得防火、團委、資源管理、營林等多項工作名列全區同系統第一,綜合成績位居全區第三的歷史性突破。
隨著改革試點工作的完成,林場體制改革勢在必行,為了不斷增加企業發展的後勁,實現多業並舉發展格局,倪喜文巧打突出地域優勢的招牌,走借船出海、借水行舟的發展道路。為此,他舉全鎮之力全民招商,去年以來,先後有2家木耳養殖大戶、1戶大鵝養殖戶、1戶馬鈴薯養殖大戶落戶塔爾根,帶動53戶居民走上依靠特色產業發展致富之路。去年以來,林場自營經濟總產值逐年攀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來的6000元增加到8000元。在打造家庭致富型林場富民目標中,有79戶居民靠發展自營經濟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為進一步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難、看病難、住房難』等突出問題,倪喜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急事先辦、務求實效』的原則。
2010年全鎮實施10項民生工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到廣大人民群眾。先後解決了百姓發展產業難題,制定了產業發展扶持和獎勵政策。免費為木耳養殖戶平整木耳場地2000平方米,修復了所有通向基地道路,無償幫助美化、綠化周邊環境。拆除危舊土坯房16棟,改善了143戶居民住房問題。為居民群眾解決了吃地表水、平價醫藥等關乎民生的實事,妥善處置了老街長、老家屬工、老加工廠等突出信訪問題,社會矛盾糾紛預警機制進一步完善,一些社會潛在不穩定因素得到有效緩解,近年來實現了零越級訪和集體訪。
他對有困難的職工,不僅是精神上的安慰,更多的是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走上場長崗位之後,林場孤寡老人劉鳳芹找他,反映家裡無勞力,缺燒柴。問明情況後,立即告之後勤股,送四車燒柴。像這種情況太多了,只要他知道的,事事如此。
倪喜文就是憑著一腔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對事業強烈的責任感和甘於奉獻、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上級領導和全體乾部職工的擁戴和敬仰,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一曲新時代的『公僕』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