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日訊 入春以來,雞西市農機推廣站在做好農機各項重點工作外,還積極開展無償為農民進行等離子體種子處理工作。據了解,今年雞西市落實示范該技術應用面積1.5萬畝,共計處理種子11.65萬斤。預計僅通過此項技術可使糧食產量增加200餘萬斤,可使農民增收240餘萬元。
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是受航天育種啟示的一項農業物理技術,在農作物播種前5至12天,用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機,對農作物種子進行處理,通過改變種子的內部機理,可以使農作物增產的一項高新技術。試驗證明:等離子體處理後的種子發芽率明顯提高,特別是陳種子和發芽率低、純度不高品種優勢更加明顯。田間試驗證明:該技術能夠促進作物根系發達、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及繁育、促進作物的葉面子增大、促進比葉重提高;使作物葉綠素含量等明顯提高,抗病能力增強,農作物的肥料效應提高,產量提高。經農業權威部門測產結果表明:大田作物平均增產8-12%;大豆、花生等經濟作物平均增產10-15%;蔬菜平均增產20%以上。
據悉,3月23日至今,雞西市各級農機推廣部門應用該技術在三縣(市)六區的12個鄉鎮,共處理水稻種子6.85萬餘斤,旱田作物種子4.8萬餘斤。
據介紹,這項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不但加快了農機化新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步伐,還提昇了廣大農民科技種田意識;同時,增加了今春農機化春耕生產的科技含量,促進了糧食單產的增加。有關部門表示,今後,將逐年加大這項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確保雞西市糧食產能提高。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