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吉明等市領導在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調研 記者柏常海攝
東北網鶴崗6月2日訊 昨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吉明深入市公安局和有關社會事業單位,繼續就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開展調研。杜吉明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市領導謝寶祿、杜榮家、劉德誠、謝殿纔等參加了調研活動。
上午,杜吉明等市領導一行深入市公安局開展調研。市交巡警支隊駕駛員考試中心自2005年組建以來,以打造『滿意駕考、規范駕考、陽光駕考』為目標,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抓住源頭管理,規范考試工作,實現了『零投訴、零舉報、零違紀』的目標,成為全省駕駛員考試系統的一面旗幟。杜吉明對該中心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並強調指出,駕駛員考試中心是公安部門的一個窗口,要大力進行信息化建設,堅持按程序、按原則辦事,嚴格把關,熱情服務,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考試環境,為營造安全優良的交通秩序作出貢獻。
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自去年開始組建鄉鎮中隊,並與農機部門、鄉鎮村屯合作,把管理和服務延伸到鄉村最基層。在蔬園中隊駐村工作站調研時,杜吉明指出,這是社會管理方式的一種創新,通過因地制宜、部門聯動、聯合執法,實現了管理與服務並重,鄉村交通安全狀況明顯好轉,經驗值得推廣。
走進建設中的市應急指揮中心,杜吉明指出,安全發展和社會管理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因此,加強和創新公共應急管理,不斷提高綜合預防和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已成為各級政府堅持安全發展,實現科學發展必須重視和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要加強應急處置,健全應急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綜合應急指揮平臺,完善以指揮中心為龍頭的指揮體系,著力構建反應靈敏、運轉高效、指揮暢通、處置有力的工作體系,不斷提高對突發事件的預防處置和應急救援能力。
在市公安局網監支隊監控中心,杜吉明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情引導機制。要探索網絡條件下群眾工作新手段,根據網絡時代的新特點,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充分借助互聯網等新媒介,搭建警民聯系新平臺,讓新手段賦予群眾工作新的生命力,增強群眾工作的親和力、實效性。
杜吉明還先後深入到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安全教育培訓中心等處調研。他指出,公安機關作為政府的重要組成部門和政法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捍衛者,也是建設者,擔負著重要的社會管理職能,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中不僅責無旁貸、使命重大,而且空間廣闊、大有可為。近年來,市公安局各項工作成績斐然,當前,要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切實加強和創新公安機關社會管理工作。
下午,杜吉明一行先後到光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藝校、全民健身中心、鶴崗四中、鶴崗一中、人社局就業培訓中心等地調研。
在光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杜吉明指出,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是民生事業建設的一件大事,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既降低了百姓看病的成本,又能為百姓提供上門服務,這為社會管理科學化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模式。在光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前的小廣場上,杜吉明走進社區居民中間噓寒問暖,了解社區管理、服務和居民生活情況。聽到社區居民紛紛反映小區內冬季供熱不達標、物業管理不到位、沒有老年人活動室、沒有郵局等多個問題,他當場責成由市委常委、副市長謝寶祿牽頭,帶領相關部門和單位限期逐一解決這些問題。杜吉明指出,老百姓的生活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說明有些部門、有些領導乾部對工作還是不負責任、不稱職,管理和服務都不到位。對於當前有辦法、有能力解決的事關群眾利益的焦點問題,有關部門要下決心解決、馬上解決。解決不了,就別當這個官。
在鶴崗一中和鶴崗四中,杜吉明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給予充分肯定,他要求學校堅持特色辦學,辦出水平、辦出品牌。要找准切入點,集中投入,建設重點項目,探索聯合辦學、資源整合之路,為學校未來跨躍發展奠定基礎。他同時指出,高考在即,一中要認真抓好考試工作,創造優良的考試環境,確保考生取得好成績。在就業培訓中心,杜吉明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培訓是就業、創業之本。人社部門要進一步辦好全民創業培訓班,大力搞好就業培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市下崗人員再就業做好服務。
杜吉明在調研中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能夠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序的生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只有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妥善處理各種社會問題,纔能更好地凝聚社會各方共識與合力,為我市經濟社會跨躍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並從根本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社會管理要搞好,必須按照建設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必須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著力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等,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