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 『哈洽會是一個平臺,貿易洽談的平臺、招商引資的平臺、相互交流的平臺、宣傳龍江的平臺』……回望哈洽發展之路,哈洽會的平臺作用正越來越廣泛,不但領跑龍江會展經濟,而且日益發揮『乘數效應』,成為黑龍江對接世界的活躍平臺。
『哈洽』領跑會展商潮逐浪高
從1990年哈洽會開幕式禮炮鳴響,作為國內除廣交會之外連續舉辦次數最多的展會,哈洽會自身成長的同時,也讓一個新的產業——會展經濟在哈爾濱乃至我省走向成熟。
僅上屆哈洽會期間,經各口岸入境的外國人達到了60672人,進出境總人數117951人。展會期間哈爾濱市星級酒店入住率達到100%。粗略概算,5天展會期間,每名客商每天最低消費600元,數萬人的消費直接或間接帶動了旅游、交通、金融、保險、電信、物流、餐飲、商業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
電子門禁統計進場人數25萬人次,是為數不多的需要購買門票入場參觀的展會之一。
『哈洽』領跑,龍江會展經濟出現井噴之勢,綠博會、醫博會、汽車展、房展會、大興安嶺國際藍莓節……場面紅火,一面是國內大規模巡回性展會爭相湧入,一面是利用地方優勢自辦展會,龍江各地會展經濟攪起一陣陣熱浪。
2002年以前,哈爾濱開發區北部還是一片空曠的荒地。隨著國際會展體育中心的破土動工,餐飲、物流、地產、金融、商服、廣告、建材等產業悉數登場,如今這裡早已成為寸土寸金的嶄新商圈。牡丹江、佳木斯、齊齊哈爾……也紛紛依托會展形成新的城市商圈。
以商會商,以展聚財,以展揚名,會展經濟正越來越快地融入城市的血脈,成為撬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杠杆。
攜手芳鄰中俄經貿風向標
從第一屆『中國對蘇聯、東歐國家經濟貿易洽談會』起,哈洽會就宗旨明確:突出俄羅斯。回首哈洽會的歷史,就如同回望我省甚至全國對俄經貿發展史。也因此,哈洽會一向被稱作『中俄經貿的風向標、晴雨表』,成為開展對俄經貿的最大平臺。從1990年只有幾個場館的日用品展會,發展成為如今中國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地區最大規模的展會之一。早年俄羅斯客商來到這裡是為了采購服裝和鞋類商品,而後,是為了采購建築機械和材料、載重汽車、木材加工設備,如今則更側重於尋求合作伙伴,實現在礦業、林業、冶金業、煤炭業、農工綜合體等領域中的投資與合作。
洽談、簽約,推介、研討……從第十六屆哈洽會開始的俄羅斯商務日活動最能捕捉到中俄經貿風向。已成為哈洽會品牌活動的俄羅斯商務日不但為中俄客商,也為各國來賓帶來諸多商機。
作為培育多年形成的中俄第一大展會,哈洽會已經寫入雙方政府聯合公報,同時俄聯邦政府將哈洽會列為俄優先參與的重要境外展會。每一屆哈洽會,都會吸引俄羅斯高層赴會,共商未來經貿走勢。即將開幕的第二十二屆哈洽會,更有中俄部長級會議首次在哈洽會召開,對在國家層面上推動黑瞎子島合作開發、同江跨境鐵路大橋盡快開工和其他雙邊合作項目取得實質進展,推動我省沿邊開放上昇為國家級戰略,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多重效應釋放龍江優勢
重新追溯歷屆哈洽會簽約項目,驀然發現,哈洽會不僅夯實我省對俄經貿合作大省地位,新能源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煤化石化、現代服務業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都通過哈洽會得到充分的宣傳推介,一個個落地生根的項目正助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
因哈洽會簽約,我省與白俄羅斯開展農機合作,『以市場換工廠』、『以市場換技術』,成為振興龍江農機產業之路。也是因哈洽會簽約,東寧縣與浙江工貿園合作,建跨境加工城走白色通關路。還是因哈洽會簽約,嫩江引來雨潤,發展生豬產業有了強力支橕;寶清引資建設白瓜子大市場,成為全國最大的白瓜子商品集散中心……
隨著哈洽會發展越來越多元,以冰雪旅游產業、會展業為依托,以傳媒出版業和文娛演出業為基礎的文化產業正成為近幾屆哈洽會上的新亮點,黑土文化、賞冰玩雪、生態旅游等等黑龍江的多重魅力通過哈洽會平臺得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