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4日訊 (苑國成 記者 王蕊)進入夏季,我省氣溫普遍偏高、濕度大,適宜細菌生長繁殖,易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為強化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工作,確保公眾飲食安全,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對廣大消費者和餐飲服務單位發布消費提示,應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據介紹,可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細菌及食品主要分6類,一是沙門氏菌,即易受污染的食品有肉、禽、蛋、魚等食物;二是葡萄球菌,易受污染有奶類及其制品、糕點、熟肉等食品;三是蠟樣芽胞杆菌,包括剩米飯、米粉、奶、肉、豆制品等食品易受污染;四是志賀氏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冷葷涼菜等;五是副溶血性弧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海產品、熟肉、咸菜、禽肉、禽蛋等;六是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熟肉、牛肉、牛奶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蔬菜、水果、飲料等。
據了解,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較多,在夏季,餐飲服務單位不乏因生熟交叉導致的污染,如熟食品、接觸熟食品的容器和手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或接觸過生的食品原料的容器等可導致食物中毒。在10℃至60℃之間的溫度條件下,如熟食類食品存放2小時以上,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適合溫度下長時間貯存,也可導致食物中毒。另外,食品未燒熟煮透、從業人員操作時通過手部接觸等方式污染食品、進食未經加熱處理的生食品等原因都可導致消費者食物中毒。
省食藥監部門提醒餐飲服務單位,在日常食品安全管理中要嚴格控制食品加工總量,縮短食品存放時間,加熱食品做到燒熟煮透,貯存食品做到及時冷藏或熱藏,防止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受到交叉污染。
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一旦發現餐飲服務單位供售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雜摻假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等,應及時向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投訴舉報。在家就餐時,蔬菜盡量熟制後再食用。如果生食黃瓜、西紅柿、生菜等蔬菜,應將蔬菜充分浸泡、清洗、消毒,加工制作用刀具、碪板、容器應專用、生熟分開,用前消毒,用後洗淨,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