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狠抓『七月』農作物生長期 五大措施確保再豐收
2011-06-19 22:57:3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9日訊(記者 李倩)19日下午,黑龍江省農委組織召開『在全省強化田間管理促進農作物苗情昇級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求,全省廣大乾部群眾緊急行動,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全力加強農作物田間管理,加快作物生育進程,促進苗情全面昇級,為再奪全年農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不利氣象條件影響 我省玉米、水稻生長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春耕生產以來,黑龍江省各地廣大乾部群眾和農場職工的共同努力,高標准、高質量地完成了春耕生產各項任務,奪取了春耕生產全勝。大田播種和水田插秧均比歷年提前3—5天,比上年提前10天以上,是近年來春播動手最早的一年。全省5月20日種完大田,5月25日結束水稻插秧,分別比去年提前10天和5天,在一個月時間內全面完成了春種任務,各種農作物全部種在了高產期。生產用種全部做到精選加工包衣,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機械精細精量播種比例達到90%以上,比上年提高11.2個百分點。

  但進入5月中旬以來特別是6月上旬,從氣溫看,全省5月中旬平均氣溫為11.6℃,比歷年同期偏低1.8℃。與去年和歷年同期相比,我省大部地區偏低1?3℃。6月上旬全省平均氣溫為16.2℃,比歷年同期偏低1.3℃;與歷年同期相比,除加格達奇、黑河市、訥河持平外,其它地區偏低1?2℃;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地區偏低3?7℃。

  從降水看,5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為69毫米,比常年偏多57%。6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為48.7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近9成。松嫩平原東部、三江平原西部、牡丹江大部等地降水量均在50毫米以上。與歷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偏多1?3倍;與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偏多1倍以上,其中大興安嶺中部、伊春大部、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西部及北部部分縣市偏多10倍以上。

  從日照看,5月份全省平均日照時數為228.6小時,比常年偏少26.4小時。除三江平原部分市縣、黑河市、遜克、嘉蔭日照時數略多外,黑河西南部、松嫩平原大部、牡丹江大部、三江平原南部、鶴崗市偏少30?76小時。6月上旬全省大部農區日照時數為26?96小時,比歷年同期相比,偏少10?50小時;與去年同期相比,大部農區偏少18?75小時。

  目前,黑龍江省除小麥生長基本正常外,玉米平均少1?1.5片葉,株高矮15?20公分;中南部地區大豆平均少0.5?1片復葉,而且根系發育不好、側根少,地上地下部生長不協調;水稻平均少0.5?1片葉,分?少1?2個。由於今春降水多,噴藥時機把握不好,部分玉米和大豆地塊藥劑封閉滅草效果不好,草荒較為嚴重。從各地反映看,今年玉米頂腐病發生程度重於常年,龍江縣玉米頂腐病發生率高達10%,賓縣、青崗等地發生也較重;玉米分?現象也較為嚴重;部分大豆田受前期低溫多濕影響,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淋溶性藥害;水田由於近日氣溫迅速昇高,磷肥釋放加快,產生稻田富營養化,水層出現青苔水綿,影響了秧苗正常生長。

  黑龍江省農委副主任王兆斌介紹說,農作物生長出現這些問題,主要原因是氣候條件不利所致。盡管近10天來天氣晴朗,溫度昇高,作物生長進程加快,但鑒於當前農作物苗情現狀,如果現在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作物生育進程,全省糧食生產就將遭受難以挽回的嚴重損失,春耕生產取得的成果就將付諸東流,再奪糧食豐收的目標就將難以實現。


 

  狠抓『七月』農作物生長期 五大措施確保糧食持續增產

  據悉,七月份是農作物快速生長的關鍵季節。鑒於當前全省苗情實際,提出全省加強田間管理促進苗情昇級工作總的要求是:牢牢抓住加快農作物生育進程這一中心,強化領導,集中精力,快速行動,全面掀潮,迅速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加強田間管理上來,狠抓苗情昇級、防御災害、指導服務等重大措施落實,努力實現今年糧食持續增產、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工作目標。根據專家會商意見,全省要突出抓好五個方面措施落實。

  一要強化鏟趟中耕。加強鏟趟、中耕深松是放寒增溫、保苗發根快長的最有效辦法。全省目前頭遍鏟趟已基本結束,第二遍鏟趟已陸續展開。各地必須把鏟趟深松作為提高地溫、搶奪積溫、防止草荒的重要措施緊緊抓在手上,搶抓近日來天氣晴好、氣溫昇高的有利時機,集中各種機械力量加快鏟趟。特別要發揮農機作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和農墾大機械作用,加快第二遍地鏟趟進度,凡是能深松的地塊都要進行深松,努力擴大壟溝深松面積,活化土壤,吸熱增溫,促進農作物快速生長。全省農村要在10天內全部完成第二遍地鏟趟任務。

  二要科學追施肥料。適當提早追肥是加快作物生育進程的一項有效措施。目前,正是各類農作物追施肥和噴施葉面肥的最關鍵時期。由於今年玉米生長進程慢,追肥時間較歷年要晚一些,當前玉米生理苗齡在6?10葉期,正是追肥的好時機。各地要教育引導農民按照農業專家的技術意見,抓緊追肥,促進作物生長。對弱苗玉米地塊要提前追肥,『少食多餐』,加快二、三類苗轉化昇級。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促進弱苗加快生長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各地要大力實施和推廣,加快作物生育進程。玉米在7?8葉期可采用磷酸二氫鉀+尿素+米醋混配後實施葉面噴施。大豆受藥害影響植株矮小苗弱地塊,可采用益微濃縮液、碧護和生根粉等進行葉面噴施,促進大豆植株快速生長和根系發達。毗鄰農場的縣市要加強與農場的聯系和對接,努力擴大飛機噴肥作業面積,加快噴施進度,提高噴肥效果。

  三要抓好水田管理。要加強水層管理,實行淺水灌溉,水層應保持在3?5厘米左右,達到『寸水不露泥』,增加水溫和地溫,加快秧苗生長速度。特別是井水灌溉的田塊,要采取增設曬水池、提高出水揚程、延長輸水渠、加鋪散水板等綜合增溫手段,千方百計提高水溫後再灌田。要加強技術指導,提早水稻各生育期追肥,原則上以追施硫酸銨、鉀肥等為主,避免盲目大量施肥和追肥過晚增加水稻無效分?、惡化水稻群體質量、造成病害或後期倒伏,防止出現水稻貪青晚熟。

  四要防治病蟲草害。據植保部門測報,今年玉米螟、大豆紅蜘蛛、食心蟲、水稻負泥蟲、二化螟和稻瘟病呈偏重發生態勢。各地要加強各類病蟲害預警預報,提早制定防治預案,准備好防治藥械,組建統防打藥隊,實施統防統治,群防群控,確保小發生不蔓延、大發生不成災。對已發生的玉米頂腐病可采取去除褶皺葉片和噴施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進行防治;水田青苔除進行人工打撈和換水灌田外,可采用噴施硫酸銅、水棉一次淨溶液等進行防治,盡快改善秧苗生長環境,促進發根分?。同時,要加強對玉米螟、大豆蚜蟲、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等重大病蟲害的防控。對部分旱田草荒地塊,要及時采取苗後化學除草,特別是抓住晴好天氣,組織人力、機械徹底除草,堅決戰勝草荒。對水田大齡雜草和田埂、渠道雜草,要及時組織人工拔除,增加田間通風透光能力,促進水稻正常生長。

  五要做好抗旱准備。據省氣象部門預報,6月下旬到7月上旬,全省氣溫偏高,降水偏少,一些地區苗期發生乾旱幾率增大,特別是西部傳統旱區發生旱情的可能性更大。易旱區要提早做好抗旱准備,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建設,抓緊檢修抗旱設施(備),增強水源保障能力,滿足抗旱用水需求。一旦發生旱情,要組織廣大乾部群眾抓好澆灌保苗措施落實,啟用全部機泵管帶和各類盛水運水輸水工具,推廣節水技術,全力澆灌保苗。要指導農民采取葉面噴施抗旱劑、保水劑、旱地龍以及各類腐殖酸類肥料等辦法,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各地要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搞好人工增雨和防雹作業,全力保證農業生產安全。當前,已進入汛期,對強對流氣象條件造成的危害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切實做好防風、防雹、防澇等各項應急工作,把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