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崛起中的黑龍江系列報道:大農機托起『北大倉』新希望
2011-06-23 09:47:4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3日訊 『大馬力拖拉機配上聯合整地機,可一次完成滅茬、旋耕、深松、起壟、施肥。使用大機械與使用小四輪相比,玉米能畝增產100多斤。與人工收獲相比,機械收獲在時間和費用上也都能節省一半。現在周邊5萬畝地都在用我們的大機械耕作。』九三分局尖山農場一位負責人自豪地講。

  據悉,今年我省春整地面積8400萬畝,全部實行機械精細化操作。截至2010年底,我省的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88.6%,高居全國各省份之首,已經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大型機械化代表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機械化程度大幅提高,進一步釋放了糧食生產潛能。去年,我省糧食總產達到1002.6億斤。

  九三分局鶴山農場種地大戶李小偉承租土地300多畝,他曾先後購買了兩臺小型拖拉機、農機具,但在麥茬整地與秋整地的關鍵時期,他還是感覺力不從心,作業遍數多、成本高成了他的心病。現在大農機進來了,它的作業量每天可以達到1500到2000畝地,相當於十臺1002拖拉機的作業量。搶農時、提高作業速度、質量提高等也不在話下了。自己購買的大型農機具除了給家土地乾活外,還出去打工。李小偉告訴記者,鶴山農場與嫩江縣雙山鎮是場縣共建合作對象,雙山鎮的土地也開始進行大型農機作業。『代耕是雙贏。』雙山鎮一位農戶告訴記者。

  大農機和農村用的普通小農機不同,是需要大量的財力來支橕的,以美國約翰迪爾公司生產的大農機為例,每套就價值人民幣幾百萬元,從經濟承受能力上來講,過去對農民們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近幾年,我省開始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鼓勵扶持職工、農戶積極購置大中型農機具,並對購置大中型農機具的給予適當補貼。2008年以來,我省組建了440個千萬元規模的現代農機合作社,在多方優惠政策的鼓勵下,合作社社員幾人合資購買幾百萬農機具屢見不鮮。

  我省相對來說地多人少,農業生產對農機依賴程度很高。購農機補貼以及其他惠農政策出臺的兩年來,我省農機市場銷售額從過去的40億元增長到了80億元,農民購買農機熱情高。通過農機標准化作業,糧食單產可提高15%-20%。省農機局負責人說,今年,我省提出糧食總產確保千億斤的目標,高標准的農機作業將為穩定和提高產能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全省農村現有旱田面積約1.2億畝,全部實現大農機作業後,全省糧食總產可再增加100億斤以上。』

  該負責人表示,不斷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機化發展的重要保證。農機化的發展是要讓農業生產都實現機械化,但絕不是要所有農民都擁有農業機械,需要的是一個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當前我省推廣、維修、作業組織、中介組織等等一系列的組織,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相關服務。圍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