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情灑抗聯路·助學龍江行走進寶泉嶺 緬懷抗聯先烈 感受現代大農業榮耀
2011-06-27 21:23: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靜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志願徒步團在趙尚志烈士紀念碑前緬懷抗聯先烈。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志願徒步團參觀梧桐河農場抗聯紀念館。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東北網6月27日訊 (劉靜 記者 印蕾) 由團省委、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東北網主辦的『紀念建黨90周年黑龍江省希望工程大型公益徒步活動——情灑抗聯路·助學龍江行』26—27日在農墾寶泉嶺管理局緬懷抗聯先烈,感受現代化大農業的風采。

  緬懷趙尚志將軍,追尋紅色文化起源地

  農墾寶泉嶺管理局梧桐河農場是抗日聯軍的發祥地,紅色文化的起源地,黑龍江省第一所紅色軍政學校——松東模范學校曾在這裡創建,並培養出趙尚志、李兆麟、陳雷等24位師級以上抗日將領。1938年東北抗日聯軍三、六、九、十一軍在老等山會師,並成功地召開了決定抗日聯軍命運的西征會議----中共北滿省委第七次會議。戰火燃到了東北,在國難當頭之際,抗聯軍民以寶泉嶺管理局為基地組織、發展群眾,建立抗日武裝,以各種歌舞和演講的形式揭露了日軍的滔天罪行,激發了民眾極大的愛國熱情,他們當時到達過的地方包括今天的佳木斯、鶴崗、依蘭、湯原等地,寶泉嶺也是抗日覺醒最早的革命老區。

  26日,志願徒步團隨同梧桐河農場抗聯文藝宣傳隊踏訪了梧桐河農場抗聯紀念館(場史館)和老等山抗聯遺跡,並來到尚志公園,瞻仰烈士紀念碑,緬懷抗聯先烈。



志願徒步團隨同梧桐河農場抗聯文藝宣傳隊踏訪老等山抗聯遺跡。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梧桐河農場抗聯文藝宣傳隊專場文藝演出《梧桐河抗日星火燃三江》。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抗聯專場晚會,再現抗聯英雄壯舉

  27日晚,《梧桐河抗日星火燃三江》專場文藝演出上演。從《覺醒》到《革命火種》,從《老等山西征》到《抗聯英雄贊》,真實再現了抗聯歷史。

  本次文藝晚會的演員來自梧桐河農場抗聯文藝宣傳隊。這個宣傳隊成立於2009年,由30名離退休乾部、工人、教師、個體戶組成。他們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24歲。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滿懷激情的編排紅色歌舞和紅色小品,得到了職工群眾的贊許。

  宣傳隊成員初露,已年過八旬,是位離休乾部,她把宣傳抗聯精神當作己任,把排練室當成了家。最近,她又把資助貧困生的金額由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隊員李勝利家裡有一臺挖掘機,為了宣傳隊能在『五四』期間順利完成演出,他放棄了賺錢的大好商機,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練當中。歌曲作者周凱波受抗聯英雄事跡的激勵,自己作詞作曲,寫下了《咱送親人打豺狼》。

  兩年來,宣傳隊行程1000餘公裡,演出52場,受教育人數達10萬餘人,參加各類公益活動11次。2010年5月,梧桐河農場抗聯文藝宣傳隊被寶泉嶺管理局黨委授予第二屆『感動寶泉』集體獎。



志願徒步團在現代化農業示范區參觀。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參觀作業現場,感受現代化大農業榮耀

  始建於1948年的農墾寶泉嶺管理局,總控制面積6115平方公裡,所轄14個國有農場,最早的建於1948年。經過六十年三代北大荒人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現已建成集農業、工業、畜牧、貿易、服務綜合經營,一、二、三產業同步發展的農墾群體。改革開放以來,寶泉嶺管理局進一步夯實農業現代化基礎,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管理局累計生產糧豆566.48億斤,向國家交售商品糧435.26億斤,累計生產糧食總量是改革開放前三十年(1949-1978)累計總和的5.5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寶泉嶺農場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志願徒步團一行先後參觀了管局城區及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感受現代化大農業榮耀。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