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建設讓農民幸福感倍增。
水利工程建設富農興業。邵國良攝
黑龍江日報6月25日訊 22日正值夏至,在友誼農場第三管理區第四作業站2號地,綠油油的玉米植株茂盛,普遍長到70厘米。今年,友誼農場是農業部授予的全國50個整建制高產創建示范市、縣之一,成為引領墾區高產創建的風向標。
現有耕地160萬畝的友誼農場,旱田水田各80萬畝,旱田中玉米佔60萬畝。6條科技長廊、180公裡科技示范帶,輻射高產創建示范片80萬畝。副場長田旭江介紹,正是一系列科技集成措施有效解決了今春持續低溫寡照冷害對作物生長的影響。
農戶小代說,去年這塊地秋整地、秋起壟、秋施肥都是使用世界最先進的農機設備,180萬元的凱斯9120收割機、凱斯535大馬力整地機,衛星定位、GPS導航,滅茬、深松、碎土、平地一次性復合作業,可24小時連續整地1440畝。深松超過35厘米,形成土壤水庫,做到春天不動土。田場長補充說:統一供種、分級篩選、統一包衣、行間覆膜、測土施肥、促控結合、水肥調節等措施,『一點不能差,差一點不行』,要奪得高產這些環節一個都不能丟。
在一個個大地號上,大型噴灌機蔚為壯觀。今年友誼農場引進十臺大型噴灌機,總量已達45臺,最大跨度四五百米,每圈控制面積達800畝。今年還重點引進了精量等距播種機,精量播種機保有量已達62臺套,玉米高產創建及示范帶全面積采取精量點播技術;增加水稻電動播種器、高性能插秧機,電動播種器由原來的212臺增加到現在的335臺,高性能插秧機由原來的454臺增到現在577臺。全場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9%。同時,通過調整結構,新增水稻12萬畝、新增玉米10萬畝,這些措施綜合給力將為今年友誼農場增產糧食1億公斤。
作為現代化大農業的領跑者,今年,北大荒提出向糧食總產200億公斤衝刺,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再做新貢獻。一是優化種植結構。墾區目前擁有4426.8萬畝耕地,今年繼續擴大水稻、玉米高產作物種植面積,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100萬畝以上,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二是夯實發展基礎。實施現代農機裝備工程,投入農機更新資金18億元,新增國內外各類機械5萬餘臺(件),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7%,航化作業面積超過2000萬畝。全力推進大型灌區灌溉渠系建設,廣泛推廣節水控制灌溉技術,地表水利用量佔水資源總量的比重由目前的68%提高到85%以上。三是強化科技支橕。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院校加強科技合作,加快建立北大荒北京研發中心、北大荒哈爾濱科技轉化中心和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科技信息中心。四是堅持標准化作業。抓住統一供種、農機管理、田間作業『三個』關鍵環節,實現全作物、全面積、全過程、全方位標准化。五是完善服務體系。完善農業種肥、技術、保險等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農業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專業公司等現代農業經濟組織,並提昇全程社會化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