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6月28日訊 超市買回來的純牛奶放到冰箱裡,等過幾天想喝的時候纔發現,牛奶已經過了保質期。日前,市民楊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牛奶是在超市搞促銷時買的,當時只覺得挺劃算,沒有注意到牛奶的保質期,還沒來得及喝就過保質期了。
昨日,記者走訪北三區幾家大型超市了解到,很多打著『促銷』牌子的奶類制品、進口食品,大部分已臨近保質期。但是,超市對此卻多不提示,也沒有對些『臨界食品』集中陳列銷售。在一家大型超市牛奶櫃臺,促銷的品牌還真不少,記者詢問正在搞促銷的導購員,為什麼打折優惠力度這麼大。導購員介紹,由於牛奶保質期短,廠家把一些快過期的牛奶搞低價銷售是經常的促銷活動。至於為什麼不標明食品是快過期的食品,導購員認為沒有必要這麼做,市民購買商品時都會看保質期。
在超市促銷食品中,『臨界食品』在眾多食品中佔有一定比例,對此市民是否知情。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市民,大部分市民表示,在超市裡購物時主要關注商品價格,對食品的保質期一般不太留意。市民劉女士說,作為上班一族,來超市購物都是圖方便和價格優惠,像這種『臨界食品』放不了多長時間就變質,購買時不注意食品保質期,買回家後沒有及時食用,就會造成一定的浪費。如果商家對『臨界食品』有個提示,市民購買時就會自己考慮了。
『銷售「臨界食品」無可厚非,但是超市對於這樣的「特殊」食品,應該與其他食品區別對待。』市民郝先生說,超市『臨界食品』應該集中陳列銷售,不應和其他食品摻雜在一起銷售,設置明顯的標牌,明確告知『臨界食品』的身份。目前,在我市一家大型超市進口食品專櫃裡,很多生產日期是2008、2009,有些食品已接近保質期,屬於『臨界食品』。原產地德國的威尼香腸保質期兩年,2009年6月29日生產,保質期馬上就到,可仍然摻雜在其他食品裡銷售。
對於超市銷售『臨界食品』,國家有關部門曾明確提出,商家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應將食品集中陳列或者向消費者做出醒目提示。記者走訪多家超市發現,超市對這些『臨界食品』均沒有集中陳列,也沒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更別說專櫃銷售了,消費者稍不注意就會買到『臨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