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5日訊 同江市旅游業自1999年開始以來,充分發揮口岸、民族、生態等資源優勢,取得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同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今年的同江市經濟會議上明確提出了爭創旅游名鎮,打造『赫哲第一故裡、北方旅游名鎮』品牌的戰略部署。截至目前,同江市注冊的旅游企業達到14家,在同江市經營的外地旅游企業達到21家,與同江市有密切業務往來的旅游企業達到68家,旅游經營主體共計88家。旅游從業人員逾2000人。
同江已成為我省旅游觀光的新亮點,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來這裡休閑、度假,極大地拉動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通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旅游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到2010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達到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6億元大關,旅游業產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逐年上昇,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其中,出入境旅游人數為19.6萬人次,同比增長22.1%。
旅游業成為推動口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同江旅游宣傳力度的加大和知名度的提高,來同江旅游觀光、學習考察、投資招商的人越來越多。2005年同江出入境人數為3萬人,2006年達到4.5萬,2007年達到7.5萬人次,2010年為19.6萬人次,進出境人數呈現大幅攀昇趨勢。大量的入境旅游者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成為刺激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在動力,也促進了同江果蔬、建材、機電、木材等各類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旅游業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以旅游業為主導的餐飲、娛樂、住宿、商品零售、郵電通訊、金融等第三產業也迅速發展,在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逐漸增加。尤其是同三公路、同江鐵路、中俄界江浮橋、通港路建成後,景區可進入性大大提高,游客大量湧入景區,旅游業及其帶動的第三產業隨之發展,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漸攀昇。同時,旅游業也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
旅游業發展越快,在帶動就業方面的作用越強。發展旅游業以前,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在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所佔比例不足20%。旅游業快速發展後,就業門檻低,就業范圍廣,就業層次多的旅游業吸納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同江市第三產業中有50%以上的從業人員在直接或間接為旅游業發展做貢獻,旅游業已經成為拉動就業和轉移剩餘勞動力的主要途徑。
赫哲族群眾是旅游開發的最大受益者。自實施旅游開發以來,街津口赫哲族鄉新建商品房和住宅160多棟,相當於前18年房地產開發建設的總和。個體工商業迅速發展,涉旅個體經營業戶由原來的幾家,增長到現在的120餘家。旅游開發為當地赫哲族村民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並帶動了餐飲、服務、娛樂、運輸等各業發展。原來無人問津的木耳、蘑菇、蕨菜等山野菜和小魚乾、江雜魚成為游客的搶手貨。旅游業改變了街津口鄉容鄉貌,提高了赫哲族生活水平。移動電話、家用電器、網絡已經普及,很多人家還購買了轎車和游船,當地赫哲族群眾的生活環境、生產觀念、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