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王憲魁:把握機遇狠抓落實確保完成全年增長目標
2011-07-16 20:00: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賈輝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王憲魁在全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上強調

  把握機遇狠抓落實確保完成全年增長目標

  ●繼續抓好產業項目

  ●突出抓好現代化大農業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東北網7月16日訊(黑龍江日報記者 賈輝東北網記者 印蕾)16日上午,全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議在哈爾濱市召開,會議著重分析當前面臨的經濟形勢,研究和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省長王憲魁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各地各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全面部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局面,牢牢把握十分寶貴的發展機遇,把全省的經濟形勢鞏固好、保持好、發展好。要通過客觀、准確分析經濟形勢,分析出經濟發展總體走勢,分析出經濟運行內在規律,分析出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和困難,分析出加快發展的信心和動力。要以『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為牽動、以十大重點產業為切入點,堅定不移推進大產業大園區大項目建設,集中精力抓發展,沈下心來抓落實,確保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副省長呂維峰、於莎燕、孫永波、徐廣國參加會議。


全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議16日召開。 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會議指出,年初以來,各地、各部門紮實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全省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主要體現在:產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發展提速、『四個比重』促進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提昇、『三大需求』同步拉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和一些先行指標出現可喜變化。取得成績的主要動力是:全省上下貫徹省委『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重大戰略部署,不懈怠、不動搖、不折騰;國家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扶持政策、糧食主產區扶持政策、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扶持政策,以及省裡和各市地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顯效;以十大重點產業為切入,抓大項目、大園區和招商引資效果較好;改進抓經濟方式方法,按經濟運行內在規律,一環緊扣一環地推進工作。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五年的規劃目標能否實現,關鍵是看前三年,頭三年關鍵看今年。今年開局好,頭三年就佔據主動、大有希望。當前國家貨幣政策調整、產業項目落地難、農業產業化程度低、服務業總量不大和油經濟佔比大,仍是制約和影響我省經濟加快發展的不利因素。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曲折復雜,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很多。從國內形勢看,經濟運行總體向好,宏觀調控任務依然艱巨。從生產要素集聚看,"南資北上"趨勢明顯,為我們提供了承接轉移的機遇。我省資源豐富、電力富餘、水資源充足、環境承載力強、人力資源素質高、科技實力雄厚,有很多承接優勢、很大承接空間和很寬承接領域,為招商引資、借力發力,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從發展階段看,我省已經進入了潛力釋放期,開始呈現加快發展之勢,主要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興未艾;一批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實力迅速轉化和釋放,帶動了科技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石油精細化工、煤炭精深加工、綠色食品深加工等產業的集聚發展,推動了資源的深度加工、利用和轉化;重點園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備,承載能力明顯提昇;大規模的公路、鐵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橕。對此,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辯證認識、正確看待,進一步審時度勢,趨利避害,積極采取得力措施,以有利條件化解不利因素,推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王憲魁在經濟形式分析會議上講話。 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根據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會議強調,當前要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一要繼續抓好產業項目。產業項目是發展的引擎、是財源、是稅源,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一是大項目建設要有大的突破。年初確定的445個省級項目,市長、專員包的113個項目,是項目建設的重點所在,要落實責任,強力推進,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要切實抓好三次重大經貿活動簽約項目的追蹤落地,對已簽訂投資合同的,要確保投資履約、項目落地;手續完備的,要立即開工建設;對已簽訂投資協議或意向的,努力把投資協議轉化為投資合同。二是園區建設要有更大進展。要堅持高標准、專業化、規模化,不能太亂、太散、太雜,要整合資源,突出特色,在做大做強上下功夫。要按市場化運作,采取TOT、BOT等多種形式融資,解決園區建設資金缺乏問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年內省級園區一定要達到『七通一平』,市地的重點園區要達到『五通一平』。要堅持園區規劃與園區建設同步,園區建設與項目落地同步,加快園區和項目建設進度。三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按照市場需求,圍繞十大重點產業,繼續謀劃一批有質量、有深度的大項目、好項目。二要突出抓好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我省有明顯的優勢和較好的基礎。一是毫不松懈地抓好糧食生產。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田間管理,力爭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要以資源換資本、換市場,合作雙贏,加快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步伐。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要大力發展糧食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要培育壯大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推進"大糧倉"向"大廚房"、"大產業"轉變,做到農民增收、縣域增稅。要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與市場對接,減少農產品銷售中間環節,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三是加快小城鎮建設。重點抓好小城鎮建設試點和12個旅游名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同時,要擴大場縣在小城鎮建設、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合作的范圍。四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積極發展畜牧業,推進規模化、標准化養殖,實現糧食過腹增值。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餐飲服務等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非農收入比重。三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省政府確定的40件民生實事,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要一一兌現。當前,一是做好保供穩價工作。要抓好農產品生產、特別是豬肉等食品供應,保持市場穩定。組織好糧油、肉類等大宗農產品的儲備。要大力推進『五千萬頭生豬工程』建設,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要加快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努力增加冬季蔬菜供給。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對我省83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各地要確保到10月底開工率達到100%,年底竣工率達到40%以上。三是不斷增加城鎮居民收入。要逐步增加財政儲備,提高保障城鄉居民增收的能力。四要繼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改善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為長遠打基礎、攢後勁。水利建設,要加快水資源綜合規劃的編制,搞好對上銜接,爭得國家支持,搶上一批大項目。公路建設,要全面開展百日攻堅決戰,做好最後衝刺,確保三年公路建設任務圓滿完成。鐵路建設,要對已經開工建設的項目要加快速度,當前急需建設的項目要優先安排,支線和站場等設施項目要抓緊配套。機場建設,已基本建成的,要抓緊做好有關審批工作,爭取盡快投入使用。沒開工建設的項目,要加快推進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

  會議要求,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關鍵在抓落實。各級領導乾部精神要在狀態,要敢於面對困難、善於克服困難,對我們定下來的事、認准的事,不講代價、不等不靠,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按照『八大經濟區』逐個抓落實,哈大齊工業走廊要圍繞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產業,打造大園區,建設大項目。東部煤電化基地要圍繞煤化工,多上龍頭項目,延長產業鏈條。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要突出『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境內外園區建設,爭取有新的突破。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松嫩平原圍繞肇東、三江平原圍繞富錦,建設兩個高端的綠色食品基地。高新科技產業集中區,要集中打造好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和大慶新興產業城。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要按照『林業經濟林中發展、林區工業林外發展,礦產資源開發一點、保護一面、帶動全局』的思路,抓好鐵力工業園區和大興安嶺林業食品園區。對十大重點產業,副省長要按照分工,抓推進、抓落實。要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開展績效評估的實施方案,重點對各地、各部門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全面考評,嚴格兌現獎懲。中直部門也要站在龍江發展振興的角度,積極主動參與地方經濟發展,地方也要搞好服務,緊密配合,實現互惠共贏。

  省發改委和13個市(地)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對全省和地方經濟發展情況做了分析和判斷,對做好下半年工作提出了的對策、建議。中、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責任編輯:高長利